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掌中宝玉

  • 作者: 读者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1845
  •   林清玄

      一位想学习玉石鉴定的青年,听说远方有一位治玉的名家,他就不远千里地去向老师傅学艺。

      他见到老师傅,说明了自己学玉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众人敬仰的专家。老师傅拿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后开始给他讲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讲,讲了几个小时,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

      第二天他去上课,老师傅仍然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又继续讲中国历史,一句也不提玉的事。就这样,光是中国历史就讲了几个星期。接着,他向年轻人讲中国的风土人情、哲学思想,甚至生命情操,除了玉石的知识之外,老师傅几乎什么都讲授了。

      而且,每天他都叫那个青年捏紧一块玉听课。

      过了几个月以后,青年开始着急了,因为他想学的是玉,没有想到却学了一大堆无用的东西,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向老师表明自己的困惑,请老师开始讲玉的学问。

      他走进老师的房间,老师仍照往常一样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正要开始谈天的时候,青年大叫起来:“老师,您给我的这一块,不是玉!”老师笑起来说:“你现在可以开始学玉了。”

      这是一位收藏玉的朋友讲给我听的故事,有非常深刻的启示。对于学玉的人,要成为玉石专家,不能光看石头本身,因为玉石与中国文化是不可分的,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不可能懂玉。所以老师不先教玉,而是先做文化通识的教化;其次,进入玉的世界的第一步,是分辨是不是玉,这种分辨不只是知识的累积,常常是直觉的反应。

      这世界上任何有价值的智慧,都不是老师可以一一传授的,完全靠自己体会,老师能给我们宝玉,能不能分辨宝玉却要靠自己,那是由于宝玉不仅在掌中,也在心中。

      所以,每天把自己的玉捏一捏,久而久之,不但能肯定自己的价值,也能发现别人的美质,甚至看见整个世界都有着玉石与琉璃的质感。

      (韦海观鹤摘自《扬子晚报》2016年2月17日)

      读者 2016年9期

      本文标题:掌中宝玉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79391.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