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失去表情的人生

  • 作者: 莫愁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2724
  •   ○韩松落

      失去表情的人生

      ○韩松落

      

      有两种电影,一种时刻提醒你:这是电影;另一种淡淡告诉你:这是生活。史蒂芬·布塞的《春意暂迟》是后一种。

      电影里,阿兰带着在牢里做工赚的875欧元出狱,投奔妈妈。两人每天做饭、吃饭、喂狗,那种亲人之间的怨恨时不时流露一点:他嫌她做的饭难吃,她听新闻,他就放大音乐。她时刻提醒:你不是住在你家。好多次,终于成功激怒了他,他差点抬手打她。

      终于知道,她得的是癌症,活不了多久了。她在报纸上找到了想要的消息,瑞士一间机构,可以帮助绝症患者安乐死。时间到了,他送她去了瑞士,一间小木屋里,一个满脸微笑的女人迎出来,服侍她喝下一杯药水。药性发作前,母亲哭了,“我爱你。”儿子抱着她,“我也爱你。”殡葬车拉走了她,他在野花丛中坐了一会,主题曲响起,故事结束。

      自始至终,母子俩都没有表情。没有笑、凝视、难过、痛苦,都没有。脸上没有喜怒哀乐的企图,瞳孔里也并不裸露一生,两个人都像木雕泥塑,除了几次哭泣。有表情的是外人,男邻居、安乐死机构的女员工。

      那是最触动人心之处,我们没有表情地生活,和最亲近的人面无表情地相处。许多人是这样的,他们已经默认了,自己不需要表达,也不会表达——不是技能上的不会,而是心理上的不会。

      表情让人尴尬,表情让人腻烦,表情需要气力,表情是投降,表情是向春天迈出了一步。一旦习惯了没表情,有表情就让人惊骇,让人不适应。表情是给外人的,即便那男邻居和善于微笑的女员工,在亲人跟前,也未必是有表情的。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主题不是安乐死,不是亲人间的沟通不畅,而是生活里的毫无表情。导演没打算对此做出批判,也没打算做出救赎,只是展示一切。

      那个情节因此显得非常奇突:母亲为了让离家的儿子回家,故意让家里的大黑狗吃坏了肚子,儿子回来帮黑狗喂药。这段情节就是强烈的表情,尽管他们用毫无表情来表演。

      电影里,安乐死机构员工问老太太:“您是否度过了美好的人生?”“不知道,但这是我的人生。”

      (编辑赵莹zhaoyingno.1@163.com)

      莫愁 2016年25期

      本文标题:失去表情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94383.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