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最好的勺

  • 作者: 莫愁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017
  •   ○流 沙

      最好的勺

      ○流沙

      古镇里有个用竹料制勺的工匠。他从事这个行当三十四年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他因为到工厂打工,手艺停了十年。后来古镇变成了旅游区,工厂也倒闭了,他又回来重操旧业,制勺卖勺,有饭勺、酒勺、油勺……还可以按大小定制。

      他打磨的勺圆润光滑,手感极好,不像是生活器具,而有点像工艺品。

      我说:“这是我目前为止,看到过的最好最好的勺。”他抬头看我一眼,纠正:“这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勺是在二十年前,那时我有更多时间、更好的材料。”

      工匠虚岁67,一脸沧桑。

      有没有发现,但凡上了年纪的工匠,都慎提“最好”这个词,总避免使用极致的评价。

      在我老家,有一个“农把式”,犁田技艺一流。我说他是远近最好的“农把式”,他马上会说,某某也好,某某某也好,报出一串名字来,目的是说明他不是远近最好的“农把式”。

      还有一种现象,褚时健、冯根生、张瑞敏、宗庆后、鲁冠球这些老一辈企业家,都不会说自己的产品和企业是最好的,而会这样表达:“我们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产品还可以做得更好。”

      但新一代企业家,特别是那些在互联网产业界横空出世的大佬,口气完全不同。

      去年下半年,崔永元对话小米手机总裁雷军。雷军说:“我们小米手机是最好的。”崔永元当场发飙:“为什么老一辈创业者那么谦虚,你们这样张狂呢?”

      雷军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这已不是一个谦虚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层面的大文化问题。看看街头琳琅满目的商店广告,再看看朋友圈里的各种晒,经常有一种恍惚:我已进入所有一切都做到极致的时代。有最好的手机、最好的饮料、最好的衣服、最好的汽车……

      可事实呢?无论是消费者的实际体验,还是产业界的权威评估,整个中国大体上还处在一个“粗制滥造”的时代,大量产能是低档的,与欧美一些国家的制造业相比,我们的产品还处于仿制代工和山寨的阶段。正因如此,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一天到晚地在呼喊“工匠精神”归来。

      什么是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作精神;是谦虚谨慎,不断进步的操守精神;是沉得住气,吃得了苦的人格精神;更是包容别人,兼容万象的大气精神。

      当一个企业家,一天到晚,在各种场合,炫耀自己企业和产品是最好的时候,一颗浮躁心、一颗虚荣心、一颗利欲心,能支撑企业走多远,真的充满了悬念。

      (编辑赵莹zhaoyingno.1@163.com)

      莫愁 2016年28期

      本文标题:最好的勺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9449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