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爆盆吊兰和贫弱红薯

  • 作者: 莫愁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503
  •   ○ 绿茶

      爆盆吊兰和贫弱红薯

      ○ 绿茶

      

      天气转凉,阳台上那盆吊兰再次爆长,准备给它分盆。

      我在天台的泡沫箱里取土。以前买了椰砖回来,泡碎,装在这箱里,种过红薯,此时会不会有惊喜?

      没有,挖出比指头粗不了多少的一根红薯。

      隔着两层楼距离,红薯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我想起它的时候极少,只是偶尔上去,浇过两三回水。吊兰呢,我每天看到,见土干了,就及时浇水,还会转动花盆,让叶片均匀受光。

      一个丰盛如斯,一个贫弱如此。联想到前不久做的一场调解。

      来的是一对母子,彼此怨怼。

      儿子的讲述中,有着令人泪下的童年往事。母亲要么不承认,要么报以沉默。她多次表示已尽己所能,是儿子不争气。

      她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儿子28岁了还不结婚,还找她要钱,一点不体恤她的艰难。“二十几年前,我带着八个月大的他逃到武汉来,乞讨为生,我说起来都是泪啊。”

      而儿子说,村里人都认为他比他爸强多了,说他非常不容易,很争气。

      听他们细说从前,才知道一切的根源。

      27年前,这位母亲不能忍受前夫的家暴而离婚。儿子是可以传承香火的,自然要留下,被判给了前夫,女儿判给了她。

      她把女儿放到娘家,自己到省城谋生。女儿上中学后,她把女儿接到身边,从此一直在一起生活。对儿子,只是在他读初一时接到身边生活过半年,因前夫不付抚养费,又把儿子送回。

      她说,对儿子也是尽了母亲的责任的。从小他吃的奶粉都是她买的。她总带着食物衣服回去看他,是他不努力,初中没毕业就逃学跑到北京去了,不像姐姐那样好好读书,考上大学,现在还来怨母亲。

      儿子满腹酸楚,他跟着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妈妈好久才来看他一次,他舍不得她离开,一直跟着追到村口,哭晕了,爷爷奶奶把他抬回去的。

      父亲不称职,他指望不上。他觉得母亲有能力养他,因为母亲很早就在县城买了房,可母亲对他的态度并不好,说要住这里可以,叫他爸给生活费,没有的话就与她不相干。

      初一那年,好不容易和母亲续上的亲情再次断裂,深深的被抛弃感让他开始自暴自弃,逃学。开始母亲还找找他,后来也懒得找了。他辍学,在修车行当学徒,学修车,自谋生路。

      从此,母子联系很少。

      儿子说,跟母亲真正住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最多一个月,她也没怎么管过他。同是一母所生,姐姐幸运得多,如今进了公立学校教书,已经结婚生子,走上了人生正轨。而他还单身,并因此被母亲看不起。

      在他看来,姐姐对自己也是诸多看不起。她生孩子住院,他从深圳的关内赶到关外,每天往返两趟,给她送饭送菜。可是她不让弟弟抱孩子,甚至当弟弟欢喜地看着熟睡中的婴儿时,她说,别看了,别把宝宝给看醒了。母亲则嘲笑他,有本事怎么不赶快结婚生一个。

      因为内心失衡,弟弟和母亲起了纷争,姐姐发短信警告弟弟,语气十分严厉冰冷。

      讲到这些,小伙子几次流下伤心的眼泪……

      可惜这个调解是发生在上个月。如果发生在今天,我一定会给这对母子讲一讲吊兰和红薯的故事。

      姐姐如阳台上的吊兰,在母亲身边,自然受到母亲更多的关注与关爱。她的成长之路也就顺遂平坦,现在开枝散叶,让母亲心中喜悦。

      弟弟呢,则像红薯,不在母亲眼前,自然被忽视到几近遗忘,缺水少肥,熬过酷暑,能活下来已是奇迹,哪能奢谈结果。所以,谈起往事备感凄凉的他,心理与精神上营养不良,让他在成年之年,仍然向母亲索取,这是典型的寻找补偿。

      当一个人没体会到无条件的爱时,自然也无法给他人无条件的爱。现在他让母亲觉得齿冷的行为,其实有母亲种的因在先。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至。是为真理。

      因那一纸离婚协议而分离。母亲看不到幼小孩子对母爱的需求与渴望,儿子看不到这些年来母亲的艰辛,以及因艰辛渐渐变得有些冷漠、生硬的无奈。

      同为女性,我试图从女人的角度去理解母亲。她也是苦命,二十多年前,在农村,在儿女双全的情况下还会离婚,一定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而后,她孤身来到城市谋生,仅初中毕业的她,没有一技之长,没有亲友投靠,肯定吃过很多苦。这种苦,儿子可能难以理解,但一直跟她生活的女儿就能理解,这也是女儿和妈妈贴心的原因。

      正是因生活不易,女人的心会变冷,变硬,不能给儿子他想要的温暖与柔情。这成为多年后,儿子指责她的原因。

      如果说儿子一直寄人篱下,好歹还有爷爷奶奶叔叔姑姑的支撑,而母亲孤独且负重。儿子还可以指责声讨母亲,过往的母亲又能指责谁?

      苦已经浸透身心。现在的她,瘦,一身病痛,还要为儿女操心,被儿子指责。

      无论是我养的吊兰和红薯,还是那个母亲面对的一双儿女,初心其实是一样的,只是结果,真的差强人意。

      因为距离,我们对不在眼前发生的苦难、不幸总是缺少感同身受。

      因为自私,我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不易,却不能理解他人的艰辛。

      真希望他们能放下怨恨,彼此多一些理解,走进彼此的心。因为只有苦尽甘来,才能让曾经的苦有价值。

      (编辑赵莹zhaoyingno.1@163.com)

      莫愁 2017年10期

      本文标题:爆盆吊兰和贫弱红薯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95180.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