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换位感受,沟通更顺畅

  • 作者: 莫愁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304
  •   ?无 桃

      换位感受,沟通更顺畅

      ?无 桃

    熊孩子为何不买账?

    三年级的肖肖玩起来生龙活虎,可一旦涉及到写作业,整个人就蔫了,无论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都要有人催着、盯着。肖肖妈用尽各种招数,但始终无法让肖肖投入到作业中去。筋疲力尽的妈妈越来越不懂了:明明是他份内的事,他为什么就不主动完成呢?

      思思妈抱怨思思太不懂事,没有当姐姐的样子,还要小几岁的妹妹谦让着她。家里人都觉得思思太过分,为妹妹主持公道。于是,思思动不动拿寻死来折磨爸爸妈妈。

      生活里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和颜悦色地给孩子讲道理,可是熊孩子就是不买账,一次次地挑战家长的极限……

      原因在哪里?TA分析沟通技术的创始人伯恩以自我状态模式来描述人格的三个部分,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每个人与他人沟通的时候,如果接受方回应时采用的自我状态与发起方期待的自我状态不一致时,会使沟通交错而中断,出现“交错沟通”的情况。

      如上面的两个小案例的父母,希望孩子采用“顺应型儿童”的自我状态与家长沟通,能够听从父母的安排,但孩子采用的是“自由型儿童”的自我状态,按自己的心境来。如果家长意识不到,没有及时将自我状态调整到与孩子匹配的区域,会被孩子“自由的儿童”行为激怒,于是采用“批评的父母”自我状态回应。亲子冲突越演越烈。

      遇到类似上面的问题,家长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从自己的头脑区域里出来,进入孩子的思考区域,与“儿童自我状态”思考的孩子连接上,与孩子的需求共振。

    更换思维模式,让沟通更顺畅

    我来说说具体的做法,帮家长实现落地操作。

      先找到家长的思维模式:孩子应该怎么样,或者不应该怎么样。如肖肖的案例,家长认为“肖肖应该主动完成自己份内的作业”,第二个案例的家长认为“姐姐应该爱护妹妹”。还可以用“不应该”模板来表示:“肖肖不应该拖拖拉拉地写作业”或者“姐姐不应该让妹妹谦让”等思维模式。家长的理论是用“父母自我状态”思考得出来的,需要转换到“儿童自我状态”的区域里与孩子沟通。做个“应该”转换。转换后的句子变为“肖肖不应该主动完成自己份内的作业”,然后我邀请家长写一写支持理由,摘录如下:

      1.作业太多,孩子太累了。

      2.假日里,课外辅导班一个接一个。

      3.爸爸妈妈给孩子的陪伴太少了。

      4.妈妈好像除了催促,不会用别的语气说话。

      5.肖肖承担了太多强加给他的东西。

      当我把家长的话,原封不动地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肖肖妈盯着纸上的字看了一会儿,眼眶里溢满了泪水。她说,当下没有了愤怒与生气,更多的是心疼,觉得太不理解孩子了,一次次固执地伤害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认为孩子不懂事。

      思思妈给女儿“姐姐不应该爱护妹妹”,找出的支持理由是:

      1.妹妹的出生,夺去了大家在思思身上的部分关注。

      2.妹妹让思思被拥抱的次数骤然减少。

      3.妹妹的乖巧让思思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批评。

      4.思思也是个孩子。

      5.爸爸妈妈的偏爱让思思迁怒于妹妹。

      同样,思思妈思维里的“应该”模式也开始动摇了。从内心真正地承认问题不在孩子身上,作为妈妈,她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女儿的行为是在向妈妈以及家人索取爱,发出的却是提醒信息。

      更换思维模式的家长会走入“儿童的自我状态”区域与孩子进行沟通,很容易与孩子建立感情上的连接。因此,孩子会从“自由型儿童”变为“顺应型儿童”。那么,“批评的父母”变成“肯定的父母”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著有亲子图书《娃的问题咱不怕》等。)

      编辑朱璐zhulu83@126.com

      莫愁 2017年21期

      本文标题:换位感受,沟通更顺畅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9554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