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运河运河,有『运』才有河,不『运』它就是条死水。』

  • 作者: 莫愁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550
  •   

      有运才有河,运的不仅是物质,大运河缓缓流淌,各处的风土人情顺着河水相互交融,过去与现在也在河流中交汇。

      30岁的孙浩,是徐州双楼物流中心的箱管。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监测集装箱,码头上的集装箱每个都有编号,方便他查看货物进出的动态。

      徐州双楼物流园区在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园内的京杭大运河河段,是国家一级航道,拥有运河上最大的挖入式港池。在多种运输手段并行的今天,京杭大运河也更新着自己的航运功能。

      过去在运河里跑长途的个体户很多,治理之前,水脏,河臭。运河边大大小小的码头上,停满了运送煤炭、沙石的船,整个沿岸,尘土飞扬,人走过一趟,满脸的煤灰,用手一摸,扎得生疼。运河这几年的变化,孙浩看在眼里,跑船不再对年轻人充满吸引力,小码头逐个关停,被大的码头所取代,曾经靠运河为生的跑船人开始上岸找工作,“我们只不过是换一种身份再回到运河的身边”。

      

      朱雪宁

      物流园区往北约10公里,离大运河不远,是徐州贾汪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贾汪刚刚下过一场雨,朱雪宁双手掌舵,开动画舫,载着乘客在潘安湖景区游湖赏荷。

      徐州贾汪是一座百年煤城。告别煤炭,在省市两级政府的支持下,贾汪利用采煤塌陷形成的开阔水面,对全区境内13.23万亩的“地球伤疤”进行修复,硬是在原来一片废墟的塌陷地上,建成了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

      从小在这里长大,在朱雪宁的记忆里,晴天落灰,雨天沾泥,白天穿一件白衬衫出门,晚上回来就变成黑的。朱雪宁的爷爷当了一辈子的矿工,爸爸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在年轻的时候就接了爷爷的班。

      高中毕业后,朱雪宁到外地打工。大概从2011年开始,她发现自己的家乡变化挺大的,采煤塌陷地变成了湿地公园,附近的村民也有到景区优先就业的机会。回到家乡后,朱雪宁成为了景区的一名游船驾驶员。潘安湖下面,是煤炭塌陷地形成的水坑,深浅不一,游船特别容易搁浅,学习驾驶游船,需要一点点地摸索。从不熟悉航道,到能够自如地驾驶游船,这让朱雪宁特别有成就感。“景区的游船驾驶员大多是当地的妇女,以前矿区车队里开车的都是男人,谁能想到,塌陷地变成湖泊后,在湖上开船的都是咱们女人。”朱雪宁说。

      这座从无到有的人工湖,也成为了江苏籍作家周梅森创作的素材。他创作的小说《人民的名义》中,林城经济开发区巧用采煤塌陷地,改造建成生态湖,说的就是潘安湖。

      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的第五年。

      5月5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扬州三湾风景区正式奠基。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公布获奖作品,徐则臣的《北上》获得殊荣。大运河以更生动的面貌频频呈现于世人眼前,焕发出新的光彩。

      而住在大运河边的刘林兰,还坚持着打鱼为生的渔民生活。退休后的张戬炜有了更多的时间撰写他的美食专栏。今年6月份,朱雪宁考取了初级导游资格证,她想更好地为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大运河和河流两岸人们的命运都在流淌中不断向前。

      莫愁 2019年26期

      本文标题:『运河运河,有『运』才有河,不『运』它就是条死水。』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98321.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