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青年关系

  • 作者: 金山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420
  • 邴继福

      老王冷落多年的门庭最近突然热闹起来,登门求助者络绎不绝。这些人几乎都是老知青,都揣着共同目的:找上山下乡时的“知青档案”,俗称——“青年关系”。

      怪了,老王已退休多年,在位时从未抓过“知青”工作,他家咋有“青年关系”呢?话,得从他爱管闲事说起。

      早年,老王也是一名知青,转正后在机关耍了多年笔杆子,曾下基层挑过头,退休前调回市局当个科级员。市局领导说,办公室挺紧张的,你就委屈一下,跟大家挤一个办公室吧!他不计较。都这把年纪了,他把一切都看淡了,年轻时的楞角磨去很多,唯一没 有改变的就是——爱管闲事。

      办公室本来就挺挤,有一天又抬进一个破卷柜,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木制的那种,坏得千疮百孔,里面装的全是“知青档案”,撂在哪儿屋都嫌碍事,最终,弄到这屋来了。

      现代化办公室里摆放个破卷柜,像年轻的姑娘堆里挤进一个老太太,极不协调。拖地板时稍不注意,就会碰掉卷柜上的胶合板,掉出一堆发黄的档案,散发一股捂巴味,直呛鼻子。年轻的科员们都说,真烦人,这些老古董有啥用,扔掉算了!

      老王却严辞阻栏,哪可不行,每个档案背后,都有一个老知青的奋斗史啊,说不定啥时有用呢!他精心地把掉出的档案塞进卷柜里,还找来胶合板和钉子,把卷柜钉好。

      一次老王有病,好几天没上班。上班一看,破卷柜没有了!弄哪去了?

      年轻主任说,大伙都嫌它影响环境,抬楼下自行车棚旁边了。

      老王着急了,这怎么行啊,那是几百名老知青的历史依据啊!

      年轻主任想,净操没用的心。但还是耐着性子说,我请示过领导。

      老王不好再说什么,急忙去找。自行车棚旁,旧立柜已经开肠破肚了,档案撒落一地,像一群没人管的老人,在秋风中瑟瑟发抖。

      他心疼地想,下雨一淋不全完了。连忙找个三轮车,借几条麻代,把这些档案拉回家,放在三楼凉台。卧病的老伴一看是些发黄的破纸,生气地说,卖破烂人家都不能要,你还当成了宝?

      老王把眼珠一立,千万别动啊,要给我整没了,我跟你没完!

      谁也没料到,自从国家出台老知青政策之后,这些沉睡多年的破纸片子成了备受关注的宝贝!当不少老知青几经碾转找到自己的青年关系时,激动地拉住老王的手说:你真是积了大德呀!

      有个叫李芳的老知青找到青年关系时,更是感激不尽。因为,她和老王有段特殊经历。当年,他们曾在一个农场下乡,都在饮事班工作。当时,老王就相中了漂亮的李芳,想跟她处对象。可李芳却嫌老王是富农子弟,说啥也不干。

      多年后,老王当上了科长,李芳没转正仍是青年,婚姻也不如意。她时常后悔地想,当初嫁给老王多好啊,唉,这就是命啊!因此,多年来,她一直不敢面对老王。也怪,同样生活在一个城市,他俩一直无缘相见。

      直到老王退休丧偶之后,他俩才在逛早市时偶然相见。这时,李芳的丈夫也已病逝。真是彼一时此一时啊!两个孤家寡人一见面,旧情复发,都有凑到一起生活的念头。恰在这时,国家有了给老知青开资的政策,这对他俩来说,真是好事成双啊!

      凡是在老王哪儿找到青年关系并开资的,都给他打电话说,真得好好感谢你啊!老王心里挺滋润,嘴上却说,不用感谢我,你们应该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老王一直等待着李芳的报喜电话。可别人都报完喜了,仍没有李芳的消息。

      他等不及了,忙给李芳打电话:你也开资了,这回,咱俩的事该办了吧?

      对方却说,大哥,我知道你对我好,可我……不能嫁给你了!

      你怎么变卦了?

      不是我变卦,是我儿子和媳妇不乐意。他们说,不像过去了,你没有生活来源,不找老伴日子没法过。现在你开的工资够吃够喝了,何苦找个累赘,去伺候一个糟老头子?

      本文标题:青年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11839.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