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雪里画蕉

  • 作者: 金山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072
  • 施星宇

      密 林写秋,疏处走马,丹青便把时史笑; 杨柳青眼,雪里芭蕉,诗家妙有新意绕。

      “碌碌抹绿涂红,囿于四时之规,便失天真幽淡之怀。”摩诘不甘为时史,撕开四时之皮,雪里画蕉,“拔残心于孤翠,植晚玩于冬余”,使人肌骨俱爽。

      艺术千年似西江水一脉,若欲于如古井缄默的死水中掀起沧浪,将腐臭的庸常荡涤,将尽失美感体验的陈规倾覆,需有“雪里画蕉”之情怀,使江水恒新,别有妙韵。

      是张芝新草,不拘笔法常格,字如清涧水源,索迴崖谷,至于奔腾拿攫之势,心随手变,是谓达节——艺术之韵,从此有乱里苍茫。

      是山人新构,不屑陈画布列,一鸟兀立,一石独卧,似一剑轻寒,尽消十四洲缱绻俗艳画风——艺术之韵,从此便添雪精神。

      亦有其昌石涛,清湘道人,在墨痕山水万马齐喑衰颓时,啸出雪里画蕉的“倾覆意”,他们生乎常规之外,以大手笔将画里乾坤倒转。

      然而百年后新火燃成旧火,后人活在他们的韵里,把他们的美当成规矩。

      有俗语“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艺术中常规确是美感经验的积淀、生命情怀的传承,它让先人的美保有温度,为后人的底蕴增添厚度,并非皆荒诞不羁面目可憎。但当规矩从保护走向禁锢,当美成为一种模式,艺术之路亦日益穷尽。

      正如五七言绝在唐朝繁盛千年,灼灼其华,蒋勋先生问,当太白的高逸、义山的幽微、子美的深情都成了后人的规矩,谁能自在兴现,抽心中锦绣,诗又该去向何处?

      唯有雪里画蕉,宋词作答:以曲入词,雅俗皆适,别有妙韵奇思,柳永走进俗世烟火,用民间的韵冲破士人极雅的美感固化;苏轼走出贵游文学,以内敛的深情诠释疏狂与阔绰……

      他们在唐诗的天地里,开出冲破常规的嫣红芙蕖。故而雪里画蕉,不仅需有从外部倾覆规矩之丑的大气魄、大手笔,更需在规矩的古谈天地中孕育出“箫剑情怀”,去冲破蒋勋先生口中“禁锢诗意与美”的牢笼,由内而外使规矩之美焕发新意。

      艺术到了别样的形态,应有别样的衷肠——便是雪里画蕉,在倾覆与冲破间,达士游乎沉默之乡,鸾凤翔乎大荒之野,艺术亦如《二十四诗品》所说:“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作者系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高三(1)班学生]

      点评:

      这篇文章有思考有深度,值得好好体会。

      题目《雪里画蕉》就很有意思。本来大雪是冬天北方的景象,而芭蕉则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从常理上讲两者不能同时同地的。据说唐朝的王维就曾画过一幅画《雪中芭蕉》,并且引起了后人很多争论。本文显然受到这幅画的启示,作者借此来说明艺术的规矩和创新。艺术创作自有规矩,但规矩不能成为禁锢,否则艺术之路越走越窄。艺术重在表现心灵世界,不能拘泥于客观现实,要有“别样的形态”和“别样的衷肠”,所以要敢于“倾覆与冲破”。为此作者举了张芝的书法、董其昌和石涛的绘画以及众多唐宋诗词名家的创作的例子。所以本文有观点,有内涵,有文化的底蘊。

      (指导老师:王瑞南)

      本文标题:雪里画蕉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13461.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