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回到生活

  • 作者: 参花(下)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746
  • ◎王妍丁

      卷首语

      回到生活

      ◎王妍丁

      这看似是一个可疑的命题,但现实就是这样。我们正在被童年天真烂漫的生活所抛弃,正在一天天失去踏实感与幸福感。在现代科技面前,在丰富的物质面前,世界貌似变小了,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可灵魂的废墟却在日益凸显。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一个不可遏制的角落,需要清理、关怀、温暖和擦亮。

      昔日的河流瘦了,浅了,就像村庄的淳朴不知不觉间染上的荒凉。更多时候,一些事物仅仅是作为一个符号存在着。也许只有诗人的眼睛观照到它真实的背影,而那些,本是我们亲密的一部分,不知何时,已衍变为人类共同面对的某种伤感。

      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曾写到一个欣欣向荣的小镇。写到农场、庄稼、山丘、果园,写到月桂树、荚蒾和赤杨沿着小路生长的样子,写到巨大的羊齿植物和野花给旅行者带来的愉悦的茂盛、成群结队的候鸟以及某一个黄昏蜂拥而至的蛙鸣,这无不在唤起人们对美与自然的追忆。

      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家园。

      随着“农药喷洒”时代的到来与加剧,蕾切尔·卡森式的“童话庄园”宣告终结。一个没有鸟的歌唱也听不见蛙鸣的“寂静的春天”,开始切入人们的生活。

      化学污染带来的灾难与天灾人祸的速度,似乎是成正比的,人们生产农药的吨位与人类间接吃进含有农药成分的食物链,也是成正比的。

      “以长远悲剧的代价来换取近期利益”,是死神送给人类的丧钟。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人身受其害,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和蕾切尔·卡森一样,警觉到了这一点。他们正在对良知的扼杀说不,对利益的贪婪攫取说不,对捆绑和从众说不,对“温水煮青蛙”说不,对麻木和无知说不,对一切破坏与不和谐的声音说不,对所有威胁人们健康的方式说不……

      闻一多早年在其诗作《祈祷》中曾有这样的仰天一问:“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地告诉我,不要喧哗。”

      轻轻地,不需要喧哗。

      让尊严有尊严地回到生活中来。

      让良知以良知的方式回归乐土。

      我们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知行合一”,有“举杯邀明月”“杏花春雨江南”,有“举头三尺有神明”“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生活原本就是简单的。人生于世,若草木一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安然,享受智慧与汗水的快乐。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放下屠刀,善待每一个灵性的生命。真诚,节制,自律,干净。有更多的克制与耐心,倾听来自心灵的声音。

      学会此岸与彼岸的互换与交流。少些幽怨,多些明媚,并对此心怀感激。不因私欲而困住灵魂的轻盈,不因野蛮而失去理性与纯真。回到生活,就是做一个这样率性的人,有着诗意的嘴唇和暖心的笑容。

      (责任编辑 徐文)

      王妍丁,曾先后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央戏剧学院、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供职鲁迅文学院。著有《王妍丁世纪诗选》《在唐诗的故乡》等。诗集《手挽手的温暖》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并荣获第五届辽宁文学奖。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四届“青春诗会”。作品散见于《诗刊》《诗选刊》《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北京文学》《青年文学》《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芙蓉》《山花》《读者》《格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新华文学》《中华日报》等海内外报刊。

      本文标题:回到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2804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