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筝筝入耳,朗朗多思——传统古筝艺术记叙

  • 作者: 参花(下)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116
  • ◎魏彪

      筝筝入耳,朗朗多思
    ——传统古筝艺术记叙

      ◎魏彪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不仅在中国乐器史上散发着独特的音乐味道,也是古代文人生活中可歌、可泣、可颂、可写的传统乐器之一。

      古筝 传统音乐 演奏特点

      在历史的长河中,凝聚着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血脉。古筝艺术就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筝作为华夏古老的乐器之一,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秦朝时最为兴盛,又称为“秦筝”。它的音色时而低沉,时而明亮,时而空虚,时而灵动。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中国音乐的创作,在演奏上既可以抒发慷慨激扬的《骏马奋蹄》,也可以表现行云流水的《雪山春晓》。

    一、传统古筝艺术的演奏特点

    古筝看似是简单的演奏乐器,在构造方面也相当精致。它以筝码划分为左、右两个演奏区域,在传统演奏技法中,左右两个演奏区域很自然地以分别对应的左右手来服务。一般来说,右手技法可以不依赖左手而独立使用,而左手的技法需要配合右手的技法来使用,难以独立使用。

      在传统古筝演奏中,右手技法以弹弦为主,在筝码右侧活动,也是乐曲演奏的主要旋律所在。它分别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用不同力度弹弦,发出不同的节奏变化和音的强弱。传统的演奏中,左手技法以按弦为主,它最大的作用是辅助右手弹出旋律,曲子中各种调式的变化,基本上都要通过左手按弦来实现。活动于筝码的左侧,其目的是加强音乐的表现。在乐曲的演奏形式上,传统古筝艺术多以独奏、齐奏、与其他民族乐曲合奏为主。音乐题材多以民间音乐、戏曲、说唱为主。

    二、传统古筝艺术的局限性

    由于古筝的各个流派是根据地区来划分的,从而各个筝派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但各个筝派之间缺乏沟通,从而导致技法风格单一。传统筝曲的表现内容和曲式结构都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单一的音乐主题,用来表达单一的情感或音乐形象。在传统古筝曲的演奏中,左手以按弦为主,通过按抑琴弦来控制音高,起到给乐曲润色的作用。或者弹奏一些简单的伴奏音型,对右手起辅助作用。所以,左右手技法发展不平衡。传统音乐曲调以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排列,传统筝曲定弦也是符合这样的规律。故传统筝曲音调简单,且变化音不多,乐曲中的调式调性结构简单。五声音阶排列基本可以保证传统乐曲的演奏。

    三、传统古筝艺术现代创新的必要性

    提起艺术创造,人们不会忘记,它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总是被用来指一种高度个体性的和精神性的创造活动,其结果是产生凝聚精神品质的艺术品。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娱乐消费水平日益增长,艺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越来越不可缺少,不同民族观众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他们在欣赏、诠释作品的艺术交流过程中,不单单存在于感官方面,而是有了更多理性思考。包括古筝艺术在内的所有艺术都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新受众的新的审美心理结构与新的审美需求。所以,古筝艺术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四、古筝艺术在现代的局限性

    (一)传统艺术审美与时代联系不是十分紧密

      时代在发展,文化在进步,艺术审美的改变,要求传统民族艺术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曲目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对于古筝艺术的现代创新尤为重要。

      (二)受众范围较小

      传统古筝艺术是面向上层,而由于其局限性,不能很好地融入到绝大部分的音乐受众之中,导致古筝艺术成为“小众化”的艺术。

      (三)表演、应用范围的限制

      传统古筝艺术的表演多在曲苑、音乐会、电影中,那么其表演范围则十分狭隘,得不到广泛应用。而在电视、电影之中,多作为高雅的表现或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而不是艺术价值的展现。从这点来看,对于古筝艺术表演范围的发掘有很大提升空间。古筝乐曲创作的取材、内容、伴奏的选择十分单一。取材多源自民间音乐、故事、戏曲,内容上多以描绘山水景色、自然风情为主。伴奏乐器多以民族乐器为主,很少加入西洋乐器。作品创作上,很少有专门的大型古筝乐曲。由此可见,创新是古筝艺术的生命,没有创新,古筝艺术就不能发展。而不能发展的艺术,势必被淘汰出局,走向衰亡。

    五、结语

    筝作为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在民族音乐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演奏风格与演奏技巧是其他民族乐器难以企及的。同时,它所演奏的传统曲目又展现了民族音乐的精华所在。今天的古筝艺术创作和欣赏并不是一蹴而就或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人类漫长的文化创造过程中逐步积累并不断丰富起来的,而且,仍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未来充满了各种未知定数,古筝艺术也会抓住现代艺术创新的时机,结合传统与现代创新,逐步以更具现代民族特色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1]周晓琴.浅谈古筝作品创作的继承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3(16).

      [2]胡彤彤.陕西风格筝曲研究[J].民族音乐,2012(02).

      (责任编辑 刘冬杨)

      魏彪,男,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2015级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理论研究)

      本文标题:筝筝入耳,朗朗多思——传统古筝艺术记叙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2865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