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建构主义文化定义方法对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 作者: 参花(下)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142
  • 李兵兵 张林琳

      摘要:根据建构主义观点,感知产生了一种边界,它使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有所不同,形成了图形与背景。当我们用客位类别,如霍尔用来描述这些模式的低语境或高语境类别,我们就能将一个群体的模式与另一个群体进行比较,这是进行文化比较的基本过程。

      关键词:建构主义 文化定义 方法 跨文化交流意义

      跨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原理之一是“文化”的定义。通过伯格与鲁克曼关于主观文化概念的辩证思想以及抽象层面的分类,即更集中的大型群体如部落群体,和更复杂多变的小型群体如国家内部的地区族群。根据那些定义,我们可以说,跨文化的焦点是在变化中的抽象层面上的主观文化。这种“文化”观的建构主义基础重回到感知区别。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感知产生了一种边界,它使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有所不同,形成了图形与背景。通过在一张白纸上简单画一个圆圈,我们可以这样区别:现在那个线条将一个事物(圆圈)与另一个事物(纸)区分开。然后,观察者关注的可以是圆圈,纸因此成了背景,反之亦然。这与我们认识文化的过程是相似的。实际上,我们在图形(一种文化)与不是那种文化的一切事物(如可以作为背景的人类行为)之间勾画一个边界将两者区分开。

      我们勾画感知边界之处确定了文化的抽象层面。如果我们在东西方或南北方之间加以区分,就能产生地缘政治性的文化群体。如果我们按国家的政治边界划分文化边界,就产生国家文化。一旦文化边界被划定,我们就能够辨别那个边界内不同于边界外的模式。当我们用客位类别,如霍尔用来描述这些模式的低语境或高语境类别,我们就能将一个群体的模式与另一个群体进行比较,这是进行文化比较的基本过程。建构主义对文化的定义方法对跨文化交流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其一,文化不单独存在于我们对它的持续识别之外。当我们想象外星人观察世间万物的行为时,就很容易理解这点。假如和外星生物的硅基生命形式及其群落相比较,我们的碳基生命有机形式或许看上去相当一致。在人类与外星人更大范围的对比中,人类的小差异或许既不明显,也与交流不相干。同理,在更小的仅是人类的范围内,来自一个国家文化内某个地区的人与来自另一个国家文化的人相遇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形。国家文化边界内相当重要的差异性在跨国交往中有所减弱。例如一个美国人不会注意或关心一个中国人是否来自北京或上海,而一个中国人也不会在乎一个美国人是否来自德克萨斯或纽约,虽然这些差异都是各自国家群体的重要文化元素。

      其二,建构主义的文化观认为,为了现时的目的,只有作为观察者的我们才有责任选择一个适当的文化边界。如果我们试图理解一个国家文化内部不同民族的状况,最好将种族文化世界观作为意义产生的可能因素加以辨别。如果研究男人和女人的问题,我们就应该考虑把性别文化差异作为可能因素,即使这个问题是跨国界的(如意大利和中国之间)。作为观察者的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感知,确定那就是我们所感知的对象,从而针对具体情况作出有效的跨文化分析。

      其三,以建构主义思维方式定义的文化不包含文化绝对性,即没有普遍通用的文化比较标准。我们比较文化的任何标准都是为那个目的而建构的。因此,作为观察者的我们应该清楚那些标准的适当性。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所建构的客位类别的中性化问题。高语境或低语境类型就是中性类别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一种类型可能比另一种类型更受偏好,但每个类型都没有内在的好与坏之分,而且在不同情形里各类型的好处都很容易看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同样是中性的,虽然向集体主义文化的人们解释个人主义的好处常是件困难的事,反之亦然。但是,如“公平”这样的类别,文化比较用的是普遍的“公平”标准。如果“平等主义与非平等主义”的对比与“公平”挂上钩,那些男女不平等的文化不仅与男女平等社会有所不同,而且还是“不公平的”。如果将积极或负面的评价与类别结合使用,文化比较很容易变成文化评价。如何以最大化的促进交流为目的进行文化比较,并减少绝对论者的道德评判所引发的争端,是观察者本人需要决定的。

      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建构主义观点并不排除对文化作出判断。实际上,用建构主义比用相对论的思维方式更容易判断。在纯粹的文化相对论看来,不存在任何普遍标准,也没有创造此标准的机制。而在建构主义中,虽然还是没有普遍标准,但有这样的机制,即创建类别或范畴,它可以建构可供人类普遍应用的评价标准。观察者的技能就是为了达到理解文化差异的目的而建构中性标准,然后运用评价标准对行为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李庆本.宇文所安:汉学语境下的跨文化中国文学阐释[J].上海交通大学学報(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2]宁一中.米勒论文学理论的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05).

      (作者简介:李兵兵,女,硕士研究生,河北承德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张林琳,女,硕士,河南警察学院基础部,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本文标题:建构主义文化定义方法对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3005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