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旸
一、引言
圆号在管弦乐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凭借其独特的音色受到了很多作曲家的认可和重视,大大加快了圆号的发展速度。由于圆号演奏的专业性和艺术性较强,对于演奏者而言,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熟练演奏,保证演奏的音准和音色。我国对圆号演奏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不同生理特征的演奏者也总结出不同的演奏方法和训练技巧。因此,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圆号演奏者,就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演奏方法,了解圆号音色的变化,认知不同演奏方法所带来的音色变化,以便于在演奏中灵活调整,提升圆号演奏的效果。二、圆号演奏的方法
圆号的演奏姿势有三种,即坐立式、坐站式和站立式。(一)坐立式演奏法
圆号坐立式演奏中,需要准备高度适中的座椅,座椅要避免过于舒服,否则会影响到后续演奏效果。结合座椅状态来调整演奏者的身体姿态,通常是双脚站立在座椅前方,同肩膀保持宽度相同的位置,保证双脚均匀受力落座,并且身体要在座椅上留出2/3的位置。坐稳后双脚岔开,双脚和臀部保持稳定的三角形状态,作为乐器的支架,为后续顺利演奏奠定基础。演奏时,双手扶着乐器,小拇指钩着圆号指钩,将无名指、中指和食指分别放在对应的按键上,其中拇指主要是用于控制变调按键。演奏时用指尖轻触按键,避免按键时力度不均而出现声音拖拉。右手五指并拢回缩,在圆号喇叭口中,使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来触摸号口内壁,起到稳定作用,使演奏的声音正常地传出来。此种坐立式演奏方法更适合日常训练使用,能有效锻炼演奏者的演奏技巧。[1](二)坐站式演奏法
坐站式演奏法通常是交响乐演出或是室内乐演出的演奏方式,与坐立式演奏的区别在于坐站式圆号不在右腿区域,而是同站立式相近的托举状态,这样在演奏过程中会保证姿态的美观。(三)站立式演奏法
圆号的站立式演奏法,多用于独立演奏,对于演奏者臂力要求较高,演奏中完全依靠演奏者自身的力量维持圆号稳定,进而取得理想的演奏效果。站立式演奏中,双脚和双肩同宽站立,维持重心点稳定,托举圆号在胸前,保证号嘴和进气口同地面保持30°的夹角。圆号托举中,右臂打开角度适当扩大,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不仅可以分担圆号重量,还可以有效提升演奏效果。三、圆号演奏中的不足之处
从圆号演奏现状来看,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种。(一)基本功不扎实
很多圆号演奏者在训练中,对于基本功的训练有所疏忽,投入时间较短,而将大量精力放在了技巧训练方面,导致基本功并不扎实,在实际演奏中遇到突发情况无法灵活有效应对,极大地影响了圆号演奏效果。部分演奏者对演奏曲目的乐谱理解程度不足,很多演奏重点掌握不扎实,细节处理不到位,无法充分展现演奏技巧的优势。如,演奏时音准下降,音色过于生硬,难以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部分演奏者甚至出现了泛音、基音混淆等情况,大大降低了音准,高低音展示更是存在偏差。[2](二)音乐表现力不强
部分演奏者即便掌握了相应的演奏技巧,基本功也较为扎实,但实际的演奏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是自身的艺术修养不够,音乐表现力有所欠缺,无法将曲目中的思想情感通过圆号展现出来。尤其是很多演奏者不带情感地演奏,只是按照乐谱按部就班地演奏,即便再优秀的作品也会变得空洞、乏味,导致听众昏昏欲睡,无法产生情感共鸣。[3](三)技巧训练方法单一
一名圆号演奏者的完美演奏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反复训练得来的,但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无论是圆号还是双簧管等管弦乐器,在训练中均有着相对固定的训练方式,强调在掌握作品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反复练习来掌握演奏技巧。但此种训练方式较为单一,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也会产生枯燥、乏味之感,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要想熟练掌握圆号演奏技巧,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实践练习。如果训练不到位,必将影响到演奏者的基本功以及实际演奏效果。[4]另外,部分演奏者重点关注演奏技巧训练,忽视了音乐表现形式的训练,对作品的理解较为浅显,在未掌握作品内涵的情况下直接演奏,这样不仅无法把握乐曲的灵魂,还会影响到最终的演奏效果。(四)音色和唇部肌肉把握不足
关于圆号演奏训练,一个重点关注的内容即是音色展示,即便是同一首作品,由不同人演奏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音色。首先,在圆号演奏训练中,演奏者要提升对音色变化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仔细辨别演奏时音色的变化情况。但实际上,部分演奏者忽视了音色辨别,训练时间较短,音色辨识力、理解力不强,作品的演奏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演奏者对口型、唇部肌肉的掌控水平不足。圆号是管乐器,吹奏时主要依靠嘴唇肌肉的运动,唇部肌肉运动时会产生不同的口型,流动的气流大小也不尽相同。虽然唇部肌肉有先天性的形成因素,但口型变化是经过后期训练实现的。(五)肢体和气息的调整有所欠缺
圆号演奏离不开肢体的协调运用,尤其是指法的合理运用。但部分演奏者无法完整演奏作品,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肢体和指法不能够协调运用。[5]圆号演奏者气息方面也存在不足。管乐器演奏中,呼吸是一个重要的技巧,演奏者在演奏时要调整好气息进出的大小、速度,才能保证演奏顺利进行。如果气息不足,或是气息不顺畅,就会导致演奏的音色、音准受到干扰。尤其是演奏者在情绪波动大、压力较大时,就会出现气息控制不准确的情况,致使最终的演奏效果不理想。四、圆号的训练技巧
结合圆号训练实践经验了解到,尽管演奏方式不同,但均有一定的技巧性,因此,演奏者要结合不同的演奏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一)演奏口型训练技巧
圆号演奏中,口型训练至关重要,保持正确的口型有助于增强演奏的技巧性,保证圆号演奏的音质、音准,依据不同乐曲的特性实现不同音之间的灵活转换,更好地实现演奏目标。在圆号演奏中,不同演奏者的嘴唇生理状态不尽相同,因此口型训练要更具针对性和差异性,以便于不同演奏者掌握适合自己的口型技巧。如,演奏者可以尝试着用嘴唇亲吻手臂的方式,吻下去会发出“me”的声音,说明唇部状态最佳,与圆号演奏的唇部状态相同。也可以选择吸管训练方式,在做吸的动作时,将嘴唇紧贴牙床,保持最佳的圆号演奏状态。[6]另外,圆号口型变化有扁形、圆形和椭圆形几种,圆形气口适合吹奏低音,中音区会产生圆润、宽厚之感,但不适合吹奏高音区。唇部肌肉集中,会导致声音敦厚,高频率振动难度大,因此声音力度控制难度大。扁形气口适合吹奏高音,中音区的声音较为柔和,但嘴角肌肉朝着两侧拉紧,气口分散,所以音色不圆润,低音吹奏难度大,容易出现音准偏差。上述两种气口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无法灵活自如地调节。而椭圆形气口则是吸收了上述两种气口的优势,是一种相对理想的圆号吹奏口型。与此同时,圆号演奏中号嘴的位置变化也会影响最终的演奏效果。通常号嘴是在嘴唇中央位置,但由于不同人的牙齿形状不同,号嘴放置位置无法形成固定模式。号嘴2/3在上唇,余下部分在下唇,号嘴支点在下方,保证上唇肌肉放松,自由收紧、放松。在实际演奏中,依托于上唇振动控制声音的强弱和音色变化,以45°最佳。目前出现了一种90°吹奏的方式,但是会给上唇带来较大的压力,在吹奏高低音时控制难度较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