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冬梅
近年来,泛在知识环境不断发展,其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从相对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泛在知识环境理解为实体空间、时间、设备依存度较低的知识环境,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使得用户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存在于获取知识的环境中,以更加自然亲和的状态实现对知识的获取,以更加轻松的心态参与到相对应的学习中来。这种不会给用户带来额外负担的知识环境也在极大程度上对传统图书馆的管理产生了冲击。针对这一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下,要实现对图书馆情报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需要全面兼顾服务理念、服务形态以及服务载体形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图书馆情报服务模式创新研究,通过分析现阶段图书馆情报信息的特征后,研究图书馆情报服务模式存在的不足,针对研究结果对具体的创新路径进行分析。
一、图书馆情报信息的特征
(一)情报信息多样化
在对图书馆情报服务模式进行创新研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情报信息的多样化程度。通过对近些年泛在知识环境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技术的介入已经使图书馆的情报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拓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图书馆情报信息的多样化特征以及现代化程度逐渐提高。与传统图书馆模式下的情报信息相比,现代图书馆的情报信息在网络环境下更加广阔。结合这一特征,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阶段先进的网络技术,积极提高对情报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效果。(二)情报信息共享化
图书馆情报信息资源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在共享化程度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种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环境使得情报资源以统一整体的形式存在。这种发展趋势使得图书馆对外部信息的应用程度更高,在丰富了图书馆信息储备的同时,也使用户对情报信息的检索以及阅读更加方便。针对这一特点,图书馆要优化情报服务模式对情报的共享。(三)情报信息虚拟化
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虚拟化属性,图书馆情报工作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在上文中已经提到,情报工作自身具有明显的共享属性,针对这一特征,通过放大图书馆情报信息的虚拟化属性,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情报的共享范围。通过这样的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情报资源的利用价值,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的压力。对于后续的情报服务更新与升级,其也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由此不难看出,提高情报信息的虚拟化程度也是图书馆情报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二、图书馆情报服务模式的不足
(一)情报服务工作开展方式有待提升
就现阶段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情况而言,图书馆对情报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图书馆在对具体项目进行设计阶段,并未与实际的情报服务进行结合,使得情报工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不仅如此,对于部分图书馆而言,情报服务方面的工作内容仅限于信息收集和情报信息整理,并未考虑到情报工作前瞻性对于图书馆的重要性,对应工作的创新性也无法得到体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情报信息无论是在规模上、质量上,还是更新速度上,都表现出了更加复杂的特点。在缺乏前瞻性与发展目标的工作状态下,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这对于图书馆的长期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二)情报服务人员配置有待提升
要切实推进图书馆情报服务模式的优化创新,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但是通过对当前部分图书馆情报管理人员的储备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表1为国内本科院校图书馆人员配置情况。
表1 本科院校图书馆人员配置情况统计表

附:数据来源于各院校图书馆官网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图书馆的人员配置存在较大差异,不仅如此,通过对图书馆情报服务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其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薄弱,虽然部分图书馆开展了针对性的培训,但是有些图书馆情报管理人员的年龄偏大,对于培训内容中的新技术与新知识掌握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效果并不明显。对于部分较为年轻的人员而言,虽然其在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由于情报服务工作经验相对较少,导致难以将自身的技术和能力与实际的情报服务工作进行有效结合。这些因素使得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的发展难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三)数字化服务模式完整性有待提升
图书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对情报信息资源的整合,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其衍生产品为基础的资源整合方式也逐渐增加,光盘版数据库、网络版数据库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图书馆的运行。不仅如此,以情报资源为基础的数据库检索、阅读方式也使得图书馆情报工作模式需要进行适应性创新。本文对国内本科院校中图书馆的服务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得到的数据信息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情报服务配置情况
通过对图1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所有图书馆都已经全面实现了对情报信息的数字资源服务,并且新媒体服务和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也已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覆盖,但是智能技术应用服务、在线信息反馈服务以及自助智能服务的覆盖情况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不仅如此,数字智能咨询服务的开展比例仅为8.22%,这就意味着图书馆情报服务模式虽然实现了向数字化的推进,但是在服务体系的完整程度上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现阶段图书馆情报服务模式需要优化的主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