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新制布裘

  • 作者: 月读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269
  • 〔唐〕白居易

      新制布裘

      〔唐〕白居易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品读

      李儋、元锡都是韦应物的挚友。这首诗的基调是抒发对朋友的思念与盼望——身处官场,难得自由自在。又见花开,美景当前,本应欣喜,却因为思念难解,而酝酿成黯黯的春愁。而更受人们称道的,是其中流露出对百姓民生的深沉忧念——韦应物此时正任职滁州刺史。官场上八面逢迎,令多病的他格外倦怠;辖境内仍有流离失所的百姓,又令他深感愧疚。“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宋代范仲淹称之为“仁者之言”。

      孔子、孟子均说仁者“爱人”。仁,作为儒家思想的道德准则,经常表现为博爱宽厚,能推己及人。儒家经典作为唐代的教育基础和社会主流的价值规范,深深地影响着诗人们,他们所认可的自我身份多为儒生,在行为处事上也会遵循儒家义理。

      白居易的《新制布裘》同样体现出仁者胸怀:严冬腊月,寒冷刺骨,他有暖和宽大的绵裘,十分舒适惬意。但是,他并没有止于个人满足,而是想到普天下的民众,如果都能有这样的大衣御寒,那该多好啊。

      夸张的“万里裘”深得白居易欢心,他屡次写入诗中:“我有大裘君未见,宽广和暖如阳春。此裘非缯亦非纩,裁以法度絮以仁。……与君展覆杭州人。”“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这个意象很明显是继承了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按照一般人的行为习惯,只有自己不顺的时候,才会理解别人的困苦;自己舒服了,别人的病痛就无关紧要。以上这些诗篇所表现出的仁者胸怀,却是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并非向领导做汇报故意唱高调,而是基于道德素养的肺腑之言。(吕玉华)

      本文标题:新制布裘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36499.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