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谏院题名记①

  • 作者: 月读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035
  •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②,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③。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④,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⑤,责其职事。庆历中⑥,钱君始书其名于版⑦。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⑧,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回。”呜呼!可不惧哉!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六)

    注释:



      ①谏(jiàn)院:掌管向皇帝进谏的机构。题名:把谏官的名字题写在木版上,立于谏院中,以警戒后人。

      ②工商: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代指市井百姓。

      ③汉兴以来,始置官: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置谏大夫,无定员,掌议论,属光禄勋。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自此,始有专职谏官。

      ④汲汲:急切地追求。

      ⑤真宗诏置谏官六员:据《宋史·真宗纪》记载,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二月,置谏官、御史各六员,每月一员奏事,有急务,可随时上奏。

      ⑥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时间从1041年至1048年。

      ⑦钱君:即钱明逸(1015—1071),字子飞,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为右正言,供职谏院。六年,擢知谏院。

      ⑧嘉祐: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时间从1056年至1063年。嘉祐八年为公元1063年。

    大意:



      古代没有专门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都可以规劝君王。汉朝兴盛以后,才有了谏官的称号。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集中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关注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要为国家做贡献,而不要将自己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前。那些急于追求名声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有所贪图。如果以这样一种心态来做谏官,与好的谏官相比,他们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

      北宋天禧初年,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规定了他们进谏的职责。庆历年间,钱明逸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木版上。我恐怕日子久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嘉祐八年,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一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1个人偏邪。”哎,怎能不令人警戒啊!

    【点评】



      谏官所职,涉及“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可谓责任重大。欧阳修曾在《与高司谏书》中,痛斥高若讷虽身为谏官,却因“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而不敢主持正义,简直“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嘉祜八年(1063),司马光知谏院时,写下了这篇《谏院题名记》,也是有感而发。

      本文阐述了谏官的重要职责、应该具有的能力与德行,以及谏院题名刻石的警示作用。纵观全文,第一段议论,第二段题记,看似游离,却密切关联,强调谏官应具有“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的职业操守,要有汲汲于谏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身后清正之名的顾惜。

      中国自古对从政者就有“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以及“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的要求,谏官职责重大,更应该恪尽职守,上有利于国家,下对得起百姓,切不可贪图私利而玩忽懈怠。司马光在末段还提出,谏官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题名刻石就是为了“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这个举措有着“本以示荣”“却以示戒”般的威力,令谏官们不敢委曲诈伪。今天看来,为官从政,不仅仅是为了青史留名,更应在政绩上以及百姓心中留個“好”字。(海涛)

      本文标题:谏院题名记①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3862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