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也读《曾国藩》

  • 作者: 书屋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34969
  • 王海娜

      合上《曾国藩》,我长吁一口气:三本,一千二百余页,从前年春天购得到今日历经一千多个日夜,将这部长篇小说一字不落地读完,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每每自嘲不懂历史,今日得以从唐浩明先生生动翔实的笔墨中一窥晚清政治的波诡云谲,在曾扎实的文笔中参悟人生哲学,实乃幸事。

      伴随一场淅沥的雨,六旬老人曾國藩溘然辞世,连他喜欢的斑竹也形容憔悴,正如所谓“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大概他饱经风霜的政治理想与板桥先生跨越时空地形成了共鸣,所以曾国藩选择在大限将至之际,让岁寒三友中的竹子陪着自己吧。

      这部历史小说里岁月悠长、别有洞天。跟着本书的主人公曾国藩一路前行,从他身为礼部侍郎二品大员回乡为母亲丁忧,到封侯拜相、位极人臣发展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兴办洋务,一晃二十余年,剑与火、泪与笑,在全书近一百二十五万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往今来,无数人称曾国藩为“完人”,梁启超、李鸿章等都对曾国藩钦佩不已,这让我对他又多了一重仰慕,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对其生平一探究竟。位高权重如曾,声名显赫如曾,劳苦功高如曾,在书中被描写得有血有肉,有叹息有无奈,被参奏,被孤立,被擒拿,被误解,战事紧急,几近身首异处,却几度逢凶化吉。

      读此书前,我对曾国藩的印象仅是一位有着“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心胸的、情商颇高的名臣。读罢全书,在我看来,他不是料事如神的军事家,不是长袖善舞的政治家,而是一名没有显赫出身却被时代选择,影响了一个时代且久经考验不变节的读书人。

      剿灭太平军前后,曾国藩其实有无数次可以效仿赵匡胤黄袍加身,但曾国藩骨子里的忠诚与正气告诉他要懂得感恩。私以为小说中着力塑造的康福、康禄兄弟身上也背负着作者的价值观,忠与不忠,对与不对,都不是简简单单服从命运安排就能说清的问题。

      倘若盖棺论定,是曾国藩让摇摇欲坠的大清又多苟延残喘数十年,不仅对创建湘军剿灭太平军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还牵头组建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并且兴办洋务制造现代化军事装备,为中国培养了包括詹天佑在内的第一批“留学生”。他夙兴夜寐忙于公务,以致右眼失明;他两袖清风,却自己出资帮助萍水相逢的路人;他也心思细腻充满柔情,却深晓儿女情长不比国家大义;他也恃才傲物自命不凡,却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我不禁想问:曾国藩,你到底是谁?

      儒家也好,黄老也罢,曾国藩的处世哲学值得人深思。他懂得取舍,心里始终明白自己要什么,在鱼和熊掌前舍生取义,在美名与远虑间能够忍辱负重……这位令人敬重的名相,永远无愧于响当当的“文正”二字。

      而唐浩明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瑰丽如《清明上河图》的历史画卷,故事衔接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鲜明,令人手不释卷。譬如水师将军彭玉麟,他爱梅成痴,背后却有个令人掉泪的爱情故事。梅小姑去世后,彭玉麟多年未娶。作者不忘让他与聪慧娴淑的国秀相遇,更不忘在一场胜仗后让他在小姑山岩壁上畅快淋漓地写下“彭郎夺得小姑回”。此时此刻,作者的心当如彭玉麟一般怦怦直跳,作者的眼当如彭玉麟一般泪如泉涌!

      一个人的历史,牵动着整个朝代的兴衰,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不多。曾国藩固然也曾背负“曾剃头”之骂名,但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将激励我们所有后人。

      本文标题:也读《曾国藩》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43126.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