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摆谱

  • 作者: 小品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1004
  • 李开周

      我发现过去那帮文化人挺能摆谱的。

      比如说苏轼,他在江边一楼上睡觉,大床贴着窗户,什么时候想看外面风景,伸手把窗帘拉开就行了。要是懒得用手,他用脚也成——人躺在床上,大腿高高翘起,脚丫子蹬住窗户缝儿,一使劲,咦,窗户开了。就这么简单。

      可是这么简单的事儿苏轼自己不做,非让长随去做。长随住在楼下,苏轼要向他下达开窗户的命令,得扯着嗓子喊,喊这一嗓子的热量消耗再加上长随爬楼所做的功,开百八十个窗户也够用了。所以从工效的角度看,苏轼纯属吃饱了撑的。

      苏轼不这样看,他觉得这才风雅,才符合他文化人的身份。用他自己的话说,“东坡于榻上慨然长噫,欠身起立,使童子启户,凭栏而望之。”他老人家挺尸在床上“慨然长噫”,长随却要屁颠屁颠跑去“启户”,这场面像极了秘书给局长拎包,小弟给老大点烟,又体面又潇洒,官派和贵气兼而有之。

      在北宋,地方官赴任前都要雇几个仆人,路上挑行李,到任后做保姆,时称“长随”。一个长随一年的吃住和工资加起来,最多二十贯铜钱就能打发了,而北宋官员俸禄极其丰厚,像苏轼这样的干部,工资加职田加衣赐加公使钱,每年能挣到几千贯,雇一百个长随也没问题。

      到了明朝,市井小贩收入极低,一年能挣三四两银子就不错了,可是只要那小贩愿意俭省,五年下来就能买一丫鬟。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明朝有丫鬟的家庭极多,在明话本里,武大郎那般穷困潦倒,竟然也有一个一叫迎儿的丫鬟。

      长随和丫鬟都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总得有人忙于工作,总得有人忙于照顾这些忙于工作的人,大家因分工不同而互惠互利,这是好事儿。然而很多时候,被忙于照顾的那些人并不忙,他们之所以雇一保姆,只为能像苏轼那样摆谱。更荒诞的是,有些雇了保姆的人也并不富,他们之所以能雇上保姆,只是因为被雇的保姆比他们还不富。

      据说有些日本女人到了中国,就不想再回去了,原因是中国生活太方便,一个人只要稍微能挣点儿钱,就能雇一群保姆,把自己照顾得跟一奴隶主似的。而这种好事儿在日本就很难碰到,因为日本没有那么多赤贫群体,做奴隶主的成本太高。

      纳水摘自《城市快报》

      本文标题:摆谱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26352.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