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惠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00)
?
论高校家校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黄静惠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00)
高校学生管理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参与,更需要家长的参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全和谐人格的行程,可以促进家长与校方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没有家长参与的高校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是一只腿走路,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不仅应该促进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也应该指导学生顺利就业面对社会。因此,高校绝对不应该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而应该是家长共同参与的育人工程。本人通过分析造成家校合作疏离的原因,并对家校合作提供合理的分析和建议。
高校;家校合作;必要性
与高中相比,高校家长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可谓是日益疏远。与高中以高考为指挥棒的紧凑生活不同,大学生以就业为目的,拥有更加自由的学习时间和更广阔的实践空间。而大学由于地理环境等客观原因,很多家长可能大学期间并没有到学校查看子女在校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而大学班主任与高中班主任不同,大学班主任与所在班级联系较少,高校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自我成长的能力和独立性,对学生的约束和管理也是点到即止,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很多家长对子女的高校生活情况仅仅止于电话沟通,甚至有些亲子关系疏远的一个月只会联系一两次,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出现的种种恶劣行为,旷课、聚众宿舍闹事、恋爱、心理问题等等,常常基于对家长的威慑而故意隐瞒,而家长由于从未到校,只是从通讯方式中片面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造成家长对学生的情况毫不知情。
由此可以看出,当今高校家长与高校的关系疏远,是由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由于社会普遍认定,大学生是成年人,是半个社会人,是一个完整成熟的个体,而往往忽略了大学生的学生身份,他们的群体性、盲目性、片面性的心理往往被忽视或者弱化。甚至对于挂科、记过、处分等一系列的行为,他们会故意隐瞒家长。而客观上的地理距离和高校相对自由轻松的管理方式,也造成家长对子女的高校教育有所放松,甚至有些家长单纯认为子女已经是大学生,马上要步入社会工作,学校应该对学生从轻发落,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应该过多地追求学生的过错等。而更与辅导员对学生苦口婆心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相比,有些家长显得异常冷静和沉默,他们甚至片面单纯地把教育的重担全部踢给校方,认为大学生就该学校好好管理教育,送到学校了责任也推给了学校,认为子女在校期间发生任何事情,学校都是主要负责人和承担者,自己的责任仅仅是每学年让孩子有充足的学费维持学业,只是在经济上给予学生帮助,而思想和心理上置之不理。
可见,高校家长与学校的建立互信互通互联的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这是对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发扬和延伸,另一面,也是让家长与学生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和学习观。建立全面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既是对学校的保护,也是对学生的保护。让家长能够了解大学生的在校情况。
第一,应该开展电话家访形式。作为高校所在班班主任,应该对所在班级学生情况有一个真实全面的了解。由于地理遥远的客观原因,实地家访的困难性较大,班主任应该对严重旷课、屡次闹事等学生进行面谈思想教育之外,还应该通知家长,并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通过电话联系家长的形式,可以加深家长与校方的进一步联系。
第二,应当完善家长信箱机制。高校可以定期开通家长信箱或者家长热线,让家长对学校管理制度、学生在家情况等做一个反映和建议,同时开展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形式,让家长能够对学校情况有所了解,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增进亲子关系和了解。
第三,高校应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加家长的参与因素。众所周知,高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是学工团队的辅导员或者团委老师、团学组织,而家长的参与度很低。高校应该在每次的学生活动中邀请部分家长前行观看,让家长对高校的文化活动有进一步的了解。家长教育也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很多家长与子女沟通不顺,觉得亲子代沟难以跨越的原因就是家长自己没有树立正确的子女教育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的参与,家长会发现高校学生与高中学生明显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并会反思如何在家庭教育中由过去高中式的教育转变为大学生的教育。在高校家长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今天,应该让一些有心有力、关心热爱高等教育的家长参与到大学生教育中来,发挥家长的社会资源,来完善学校的发展和规划。
总而言之,家长作为大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和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力量是无人可代的,是基于亲情和血缘以及法律义务上的。家长应该和高校达成教育观的一致性。
G640
A
1672-5832(2015)12-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