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画中想象学寓言,对话表演悟真理,因势利导编故事

  • 作者: 小品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1520
  • 邱 莉

      (四川省巴中地区平昌县教师进修校附小 四川 巴中 636600)

      画中想象学寓言,对话表演悟真理,因势利导编故事

      邱 莉

      (四川省巴中地区平昌县教师进修校附小 四川 巴中 636600)

      “孩子们都是伴随着童话和寓言故事长大的。”此话一点不假。当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在母体内诞生,直至充满幻想的孩童时代,爸爸妈妈总喜欢给宝宝们讲一些美丽的童话寓言故事,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小人书、动画片更是离不开这些内容,自己看,聚精会神;对人讲,绘声绘色。真是劲头十足。

      针对孩子们如此喜闻乐见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此类课题,用什么教学方法引导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在实际教学《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时,用“画中想象学寓言,对话表演悟道理,因势利导编故事”这样几个环节颇有收益。

      孩子们不仅喜欢听故事,对于描描画画兴致也很高。如果把故事情节和绘画有机地结合起来,来个“画中想象学寓言”,步步引导,那么肯定是满堂生辉。

      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陶罐(花瓶类)和铁罐(铁皮盛茶叶用的罐子即可)放在教桌上。

      师:同学们,请大家观察一下前面的两件物体分别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回答:陶罐和铁罐。

      师:对。一个是花瓶,陶瓷工艺品,我们称它为陶罐,一个是铁罐。同学们平时爱画画儿吗?

      生:喜欢。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画出陶罐和铁罐。

      生上来画。

      师随机用粉笔在两个物体适当部位分别画出两只眼睛。

      师:看看老师在它们身上添了什么?

      生纷纷回答:眼睛。

      师相机引导:那么还应该有什么呢?

      生纷纷举手。

      学生分别回答出:鼻子、耳朵、嘴巴

      师鼓励:说得真棒!有谁愿意上来给它们画上呢?

      生踊跃上前。

      师可相机引导下面的学生拿出纸笔自由画。

      师巡视,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生画好。

      师:大家说说他们画得好吗?

      生不约而同地回答:好。

      师:请同学们就教桌上的实物和黑板上的图案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分别回答出:黑板上的图案多了眼、耳、口、鼻;多了四肢;像个人了。

      师相机引导:对。把静的东西画活了。那么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下面请打开课本,自由阅读。

      生读。

      师相机引导学生就课文中关键词句多读几遍。

      师:经过修改后的陶罐和铁罐,我们就分别称它们为陶人儿和铁人儿,从神情和动作都充分体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能用一个词语说说吗?

      生A:陶人儿谦虚。

      生B:铁人儿骄傲。

      师:说得好,那么就我们平时积累的关于性格特点的词语还能说出几个吗?

      生纷纷举手,畅所欲言。

      通过根据实物画图,再经过引导把静的物体画成活生生的人,相机引导读课文,就关键词语抓住人物性格特点,修改画面,理解词语意思,这时学生应该在兴趣中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顺势引导再读课文,就课文对话部分采取互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熟记其内容。然后结对扮演角色进行情景表演,“对话表演悟道理”定会得心应手。

      师:同学们对文中对话部分都记熟了吗?

      生:熟习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看谁演得好。

      生自由组合演练。

      师:下面每小组派两名代表上前为大家表演。

      师相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生动有趣地表演获得阵阵热烈的掌声。

      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演员并颁发奖品,生更是兴趣大增。

      师:刚才同学们就对话部分进行了表演,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了,谁说说铁罐为什么骄傲?

      生甲:因为它摔不烂。

      生乙:陶罐不经碰,容易碎。

      师引导:对,我们可以从材料质地上来说说它们的特点。

      生丙:陶罐易碎,不坚固。

      生丁:但不容易氧化,耐久。

      生A:铁罐不易碎,坚固。

      生B:但容易氧化,不耐久。

      师:好极了!相机板书(坚固,不耐久)(易碎,耐久)通过以上分析,它们的结果究竟如何呢?

      生C:若干年过去了,陶罐依然光洁、朴素、美观,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物。

      生D:铁罐腐烂不见踪影。

      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铁罐只看见了自己的?

      生E:长处。

      生甲:忽视了自己的短处。

      师:由此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应该明白什么道理?

      生乙:既要看见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更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师: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表示就是 ?

      生齐声回答:取长补短。

      师板书取长补短。

      通过以上两个教学环节,学生不仅对故事内容铭记在心,而且对于里面所包含的深刻道理也明白了几分。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拓展知识空间。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明白道理。

      I26

      A

      1672-5832(2016)12-0263-01

      本文标题:画中想象学寓言,对话表演悟真理,因势利导编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37931.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