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且慢“难得糊涂”

  • 作者: 小品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305
  • □乔兆军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这句话至今仍受一些人推崇,常见有人将其作为座右铭,或挂于壁上或压于案头。平时听到人们之间相互劝慰也会说:“不要看得太透,要难得糊涂”。好像一句“难得糊涂”就让自己变得世事通达,不同流俗了。

      《辞海》上对“糊涂”的解释是: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也指事物混乱不清。因此,当某件事办得糟糕,混乱到不可收拾时,便有人称之为“一塌糊涂”;当某个人浑浑噩噩、世事不明,便有人斥之为“糊涂虫儿”。由此可见,糊涂并不是个好词。

      殊不知,郑板桥之所以感叹“难得糊涂”,并非自己想“糊涂”。他一向正直、为官清廉,很想为百姓多办些实事,但遭到不少排挤和打压。目睹吏治腐败、司法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却又无力改变……面对种种苦闷压抑,遂写了这四个大字,不久便辞官归隐。正如季羡林说,“至于假糊涂或装糊涂,则以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最为典型。”鲁迅也说,郑板桥“难得糊涂”只不过“表现了一点名士的牢骚”而已。

      当今社会,有些人喜欢将“难得糊涂”挂在嘴上,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效仿,已与郑板桥之本意大相径庭了。比如有的人,圆滑世故,凡事不明确表态,能回避就回避,自诩“难得糊涂”;身在其位,不谋其政,凡事追求差不多,该较真的不较真,却说“难得糊涂”;面对身边的不正之风,视而不见、装聋作哑,也讲“难得糊涂”……“难得糊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口头禅,成为一些人明哲保身的挡箭牌和遮羞布。

      郑板桥身处封建社会,“糊涂”自有其苦衷和时代局限,然而,我们生逢国泰民安、政通人和,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积极主动地去奋斗,岂能“揣着明白装糊涂”?或在稀里糊涂中虚度时光。

      “难得糊涂”,不是要人越活越糊涂,更不是鼓励人不讲原则,或明哲保身。它是一种内心的自我暗示,要看得开,放得下,不为外物所役,活个云淡风轻。所以说,做人做事还是要清醒明白。

      本文标题:且慢“难得糊涂”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39261.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