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从人与狼的冲突分析生存的必然性——浅析电影《狼图腾》

  • 作者: 参花(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948
  • ◎田媛玉

      ?

      从人与狼的冲突分析生存的必然性
    ——浅析电影《狼图腾》

      ◎田媛玉

      摘要:生存,是自然界所有物种为了自己的利益终身奋斗的目标,生存的必然性导致了狼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狼图腾》作为让·雅克·阿诺导演的新作,不仅仅给观众从视觉上带来了草原美景的震撼,更在于通过影片揭发出了一种深刻理性的思考,带给人们启迪。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狼图腾》中人与狼的冲突,来探究人与自然的永恒矛盾及生存的必然性这一命题。

      关键词:人 狼 矛盾与冲突 生存 人与自然 狼性精神

    一、“生存”主题在影片中的设定

    (一)“生存”必然性主题设定

      大多名著改编版明显不如文学版的经典,但电影版的《狼图腾》同样为文学版的《狼图腾》增色添彩,甚至在我看来,电影版的比文学版的要更加精彩、出众。让·雅克·阿诺把原著作品里所描述文革和时代的背景等意识形态降到了最低,这就使得在电影里,“狼性融入中华文明”和“伪伤痕文学”两种在原著小说里十分鲜明的意识形态元素几乎没有出现,而是把整个故事的基调放在了生存这一严肃的问题上。这就使得作为影视作品的《狼图腾》具有了一个更加普世的价值观——人类和狼为了生存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具有必然性;让·雅克·阿诺改编过后的影片,人物的形象和狼的形象都更加鲜明,使得矛盾更加突出,有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生存主题的设定。草原牧民与狼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人类所开展的一系列生产活动是为了生存,狼群为了生存也只能与人类抢夺黄羊,而野生动物的灭绝又是大自然物竞天择的必然规律。

      (二)生存对抗性的演绎

      演绎形式更好地展现对抗性冲突。演绎不可否认会有夸张的成分,会掺杂虚构的情节,在这部影片中,正是这种演绎的形式,将狼与人的冲突和对抗展现得淋漓尽致,展示了生存的主题。其实,影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向观众描述了北京知青陈阵在大草原养狼,又将狼放掉的故事,故事本身从剧情来讲并不能带给观众情节饱满的感受,也可以说故事本身十分单薄,但因为有了影片陈阵养狼、毕利格老人敬畏狼、边区主任包顺贵打狼,三者对狼和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了狼的不同反抗与冲击。

      拍摄手法展现自然与人类的冲突、对抗。让·雅克·阿诺就十分善于这种将主题在故事当中展现的叙事方式,将主题与叙事融为一体,从影片开始让大草原的特有生命与当代人类文明发生了直接冲突,从而展开了一场狼性与野性的拉锯战,进而一步步使整部电影引人入胜,干净利落地将主题糅合在故事当中讲述出来,增添了观众的参与感,使读者更容易接受。

    二、人与狼冲突的本质在于生存

    (一)狼与人的对立冲突不是永恒的

      人与狼毕竟都是依托大草原生存的个体,他们共同生活在一片草地上,破坏了大自然的生物链和草原生态平衡都会对他们自身产生不可弥补的后果和损失,因此,无论是狼族还是牧民,都懂得对草原资源的利用加以节制。牧民会为狼留下黄羊,狼也不会一直无休止地侵犯牧民的利益,他们之间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坚持,因而他们为了生存的冲突又具有可调和性。传统牧民与狼可以共处因为他们知道相处之道,如果没有边区主任的透露,留下黄羊给狼,狼也便不会大规模地进行反攻。为了生存,人类与狼群展开厮杀不可避免,但从陈阵和老牧民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对立冲突却不是永恒的,是可以调和的。

      (二)狼与人之间冲突的调和决定因素在于人类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人们可以去假想,在《狼图腾》中,如果人们不将死掉的黄羊全部据为己有,而是给狼留下一部分食用,能够听从老牧民的劝说,那狼与人应该不会发生那么大的冲突,也便不会有狼大规模地进攻人类。人是可以控制自己情绪的,而且人类若只是单纯的缺少死亡的几头黄羊,人的利益暂时是会受到侵犯的,但从长远利益来看,最终受益的还是人类。而且,在人与狼的冲突、对抗中,人类在调和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狼要的只是生存,一旦不能够生存,它为了生存必然会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而人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从长远利益出发,不能只看眼前。人对狼好,狼必然对人好;而人伤害狼,狼必然会侵犯人。因而,狼与人之间冲突调和的决定因素在于人类。

    三、结语

    《狼图腾》这部作品作为让·雅克·阿诺导演的新作,不仅仅给观众从视觉上带来了草原美景的震撼,更揭发出了生存的必然性是导致人狼之间矛盾冲突的焦点。以狼为图腾的游牧民族,在大草原上经过千百年的生存演变,不断地学习进步,长成了带有浓厚的狼气息的不屈不挠、坚强刚毅的性格。这种对自我的认知和反省甚至比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重要,有利于中国人性格的塑造,但是狼身上所特有的那种刚性,只能靠中国人自己去寻找,去培养。

      参考文献:

      [1]张魁兴.《狼图腾》里的人与自然[J].中国职工教育,2014(11).

      [2]张淑红.《狼图腾》成功原因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郭晔旻.狼图腾 草原民族的信仰[J].国家人文历史,2015(05).

      (责任编辑 刘冬杨)

      作者简介:(田媛玉,女,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导演)

      本文标题:从人与狼的冲突分析生存的必然性——浅析电影《狼图腾》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6823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