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石门阅海

  • 作者: 湛江文学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013
  • ※ 邓 成

      石门阅海

      ※ 邓 成

      

      “石门阅海”古时候是罗州(石城)县的四景之一,也就是当今廉江市良垌镇湍流村村前的石门内海。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三江汇流在一起的有五六处之多。且不说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三江汇流于西湖区江嘴村。就是四川著名的旅游景点乐山,也是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交汇处。李白曾在著名的《峨眉山月歌》中写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然而,你是否知道廉江市良垌镇湍流村村前、鸡笼山周围的石门海也是个三江汇流处?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开始编修的首部《石城县志》在山川篇中说:“石门内海,在城东八十里。两岸石壁嵯峨,盘旋如城,中有一门潮上,可通舟楫,为东南诸水出海之区,潮汐往来商船所泊。”

      鸡笼山,就在这石门海的海中央。《石城县志》介绍说“鸡笼山在城南六十里,石门内海汊中,四周皆水,卓然特起,高出海旁诸山数十丈。形圆如笼,为东桥、南桥、两家滩三江出海的水口山。”

      东桥,南桥和两家滩三江又是怎样形成的,发源何处?我们同样在这部《县志》里找到答案。山川篇的后半部分说:“东桥江,在城南四十五里,源出化州界。经良垌圩流至鸡笼山会南桥、两家滩二江由石门出海。南桥江,在城南六十里。源出化州笔架嶂,经谢畔山西南流至鸡笼山会东桥、两家滩二江由石门出海。两家滩(江),在城南五十里。源出铜锣埇,经青阴桥过遂溪桃枝江,东流至鸡笼山会东桥、南桥二江由石门出海。

      2013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又在鸡笼山立了一碑。碑上说,“鸡笼山形似农家用竹子编成的鸡笼,故名。位于广东省湛江市海域。地理位置为北纬21°26′,东经110°22′,隶属廉江市。岛体呈南北走向,长约280米,宽约160米。

      其实,石门海不但在正中央卓然特起一个鸡笼山,其四周围的海岸边还有数不清的红树林,以及说不清的原始生态林等。时常可见渔船穿梭,海鸟低飞。所以早在古时候,石门内海就被命名为“石门阅海”,作为罗州(石城)县的四景之一了。

      更加有趣,更加体现出“石门阅海”之美的是,在康熙年间,当年石城县的知县(县长)孙绳祖经常组织、带领一些名仕到“石门阅海”风景区去吟诗赋对。

      其中知县孙绳祖诗云:“且喜河清久,尤思海晏长。泛舟穿石窦,击楫破银浪。蜃靖搂台气,村多稻蔗香。凝眸观父老,拍掌乐耕桑。”

      其中邑岁贡生高式诗云:“万派朝宗渡此关,笼山砥柱捍狂澜。罨声鼓浪千江雨,蜃气飞潮六月寒。水底元龟吞海雾,波中石马拒门阑。高台扼锁烽烟断,不待钱塘射碧湍。”

      

      其中浙江诗人姚东明诗云:“泱漭沧波百怪乘,瘴云如墨势翻腾。不知世有澄清手,羽扇轻携踞大陵。”

      其中萧山诗人何倬炎诗云:“横海年来已绝尘,石门佳气自嶙峋,须知砥柱中流客,原是天台作赋人。”

      据《石城县志》和当今廉江市良垌镇湍流村劳氏族谱记载,湍流村的一世(始)祖劳祐荣与大太太林氏、以及夫妻俩的长孙劳观印合葬于鸡笼山中,坟墓取名“金龟望北斗”。《县志》是这样记载的:“元(县尹)劳祐荣公墓,与配林氏葬城南五十里海中间,土名鸡笼山。坐向子,与明文林郎观印公同茔。湍流村劳姓大始祖、三世祖。”

      

      后人最怀念的是劳祐荣和他的四姨太全氏,在开发海域,探索航道,为南中国江河的行船通商作出的重大贡献。有赞誉劳祐荣夫妇诗云:“三江汇流鸡笼山,石门出海流南三。天高地宽谁先晓?劳氏夫妇非等闲”。

      本文标题:石门阅海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71313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