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人生
文章内容页

数学神童的绝招

  • 作者: 意林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762
  • 阿 松

      小吉米今年10岁。

      大家都夸他有数学天分,吉米自己也深信不疑。不信?拿道数学题来看看啊,吉米最不怕人拿数学题考他了。

      不像邻居家的史丹利。那家伙虽然数学也不错,但好像总缺了根筋似的,平时看到数学题就哆嗦。好端端一道题,非叫他左演算右演算,最后才能像鬼画符似的写出一张纸。

      前几天听说有个大科学家,叫科林斯,在找数学神童。吉米的父亲和史丹利的父亲都不约而同地给自己孩子报了名。吉米一想到这个就不禁发笑:就史丹利那样的,也能算数学神童?

      果然,那天在一起玩的时候,史丹利自己也说,他怕得不得了。

      测试那天,史丹利和吉米坐在不同的考场里。题量很大,基本上都做不完,而且题目都很难,并不像平日里考试那么简单。

      一走出考场,史丹利和吉米一对题,史丹利的小脸一下就白了:对错且不论,光没做完的题目,他就比吉米多了好多!

      吉米洋洋自得地回了家。在他想象中,“数学神童”的称号应该非他莫属了。

      不过吉米不知道的是,他不会等到什么奖章或是奖牌了。科林斯是科学家,但他并不是个数学家。相反,他是一个心理学家。整个数学测试,也是一个心理实验的一部分。

      像小吉米那样自信的,在科林斯的实验里,被称做“高自我效能”组,而史丹利,则属于“低自我效能”组。

      谈到“自我效能”,就不能不提到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正是他给自我效能最开始下了个定义:人们对于自己能否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者是否有应对某种情景的能力、信念,以及自信、自重和自尊等方面的感觉,统称叫做自我效能。

      换句话说,就是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可以做好这件事。

      平心而论,吉米和史丹利的数学水平都差不多,纵有差异,也在很小的范围内。惟一影响两个人答题情况的,就是两个人对自己能否答好题这件事,有多大的自信心。

      在科林斯的实验里,他找了不同数学水平的孩子,将他们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中,又按照之前的调查,将他们分为“高自我效能”组和“低自我效能”组。其结果也正在意料之中:前者比后者解决的难题数目多了许多,正确率也高了很多。

      班杜拉在1986年提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个人对环境的看法,以及人的行为三部分组成。其中人的思想和信念对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吉米相信自己能做得好,实际结果就是,他完整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从而有了更好的结果。

      很多时候,人不是因为做不好事情而垂头丧气,而是因为没有信心,从而做不好事情。当事情迎面而来时,如果第一反应就是:我不行,我肯定做不到。那么就算你有十分的力气,也只能有一分真正发挥出来。相反,当你真的鼓起勇气尽力面对它时,最后会愕然发现:原来自己的身体里,蕴藏着如此多的能量。

      据说,大黄蜂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生物。因为根据解剖学和物理学的原理,大黄蜂的体重太重,翅膀太小,实际上是飞不起来的。

      但是结果呢?大黄蜂相信自己能够飞翔,于是它就飞了起来。

      你呢?我的朋友,你有勇气拍打自己的翅膀,搏击风浪吗?

      (乔真摘自《青年心理》2008年第6期图/黄煜博)

      本文标题:数学神童的绝招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72001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