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人生
文章内容页

罪犯的家属也有人权

  • 作者: 意林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113
  • 灵 子

      门外是满坑满谷的记者,门内是忙作一团的警察,还有那些与这栋房子无关但不断传来讯息的人们,短信、电话、网络,每一句话都带着大大的惊叹和幸灾乐祸:“杀人的真是你哥哥?”

      对十五岁的中学生纱织来说,生活的艰辛刚刚开始。哥哥突然被指认为杀害双胞胎小学生的嫌犯。

      一时之间,纱织成为占据所有新闻版面的焦点,一言一行都受到相关或毫不相干的人们关注,以期从中找出点忏悔之意来慰藉自己的好奇心或者道德感。纱织听说妈妈已因承受不住突如其来的噩耗和压力自杀身亡……她放声大哭,声音撕心裂肺:“我什么都没做,为什么要我来承受这些?”

      是啊,她什么都没做,她只是杀人犯的妹妹。但在如今这个人人“嫉恶如仇”,有满腔愤怒又不知道往哪儿发泄的时代,这个理由已经足够。

      不需媒体引导,网民们已经以“家属若不出来道歉,便与凶手同罪”的号召,自发开展起熟稔的人肉搜索,发布罪犯家属的所有信息,誓言追查到底。即便警察为了保护纱织而带她离开东京,网上也在第一时间公布他们所在旅馆的位置,并迅速聚集了一群拿手机拍照、用石子砸玻璃的围观人士。

      这个时候,纱织小男友的出现更让人心寒。原以为他是带着少年纯真的感情前来探问,谁知他却把她带到某处以摄像头监视,得意洋洋地公布第一手网络直播……当警察扭住他质问时,他理直气壮地嚷:“谁会跟杀人犯的亲戚交往?”

      在重重压力与困境下,谁来守护他们?难道因为他们曾与罪犯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就理应遭众人唾弃?

      那么可不可以指望政府、指望法律呢?警察做了一系列保护罪犯家属的措施:为茫然失措的父母安排离婚再结婚程序,使全家改从母亲姓氏;让妹妹短期休学,并安排法庭、教育单位人员悉数到场、以便所有法定程序立即生效。

      然而罪犯的家属应不应该得到保护,这又是新一轮争议的焦点。有人质疑:罪犯造成那么大的社会危害,凭什么还要花费纳税人的钱去保护其家属?

      以上是日本影片《无人守护》中的情节,种种分歧与质疑,让人联想起年初关于韩国连续杀人的案犯姜浩顺的人权争议。这个平时声誉不错却连续杀害八名女性的罪犯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反对者认为此等罪犯已没有人权可言,且必须公布其相貌来唤起民众对罪犯的警惕;支持者则认为公布照片不仅侵犯本人人权,也会给与其面貌相似的人带来无谓的困扰。

      要道德还是要人权?这是一个吊诡的问题。在“杀人偿命、父债子还”的传统里,命案罪犯的亲属也难辞其咎;而在文明成熟的社会里,所谓人权,不单单专属于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主流人群,也包括常常被大众忽视甚至蔑视的弱势群体。

      当然,在某些国家,受害人家属都无人问津,更轮不到探讨这类高度重视人权的话题。观众只是借由一个半小时的银幕故事,意淫一下超乎现实的问题罢了。大部分时间里,我们还是得像片中警察说的:“谁都不能保护你,只有自己保护自己。”

      (夏恋摘自《新民周刊》

      2009年第50期图/迟兴成)

      本文标题:罪犯的家属也有人权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723770.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