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娇
戏曲表演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其艺术地位不言而喻。戏曲表演作为一种经典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对其意境的重视可谓是登峰造极。集歌舞、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戏曲表演,不仅要在情节上打动观众,更要在意境渲染上深入人心,如此才能赢得观众的肯定与赞赏,引发戏曲表演与观众的情感共鸣。意境的营造在推动戏曲表演情节的发展以及对戏曲表演中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因此,创作者和导演在创作和编排戏曲时,尤其要注重对意境的营造。
一、戏曲表演中意境营造的作用
在我国,戏曲表演作为一种经典而又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表演张力一直受戏曲创作者和表演者的重视。富有感染力的中国戏曲表演在各种娱乐休闲形式中备受人们青睐。中国戏曲表演善于与传统的美学文化相结合,营造诗情画意、虚实结合的艺术境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由于中国戏曲表演中展现出独特意境,中国戏曲表演成了人们寄托情思的艺术载体,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意境作为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戏曲表演中经久不衰。中国戏曲表演能将戏曲的独特魅力和中国的民族特色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戏曲韵味、气质和风骨上展现意境的独特之处,在戏曲表演中采用融情于景、寓情于景、虚实相生等的艺术表现手段,给中国戏曲表演赋予生命力。可见,意境在戏曲表演中虽不如戏曲情节和人物塑造般引人注目,但其渲染环境和感染观众的作用不可小觑。在中国戏曲表演中,最常见的是以“唱”“做”“念”“打”四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来丰富戏剧表演的艺术特点。其中,将“唱”“念”恰如其分地用于意境的营造,能大大提升戏曲表演的整体艺术效果。二、意境营造在戏曲表演中的具体措施
1.在“唱”中营造意境
“唱”是中国戏曲表演的主要构成部分,以音乐为载体,是戏曲表演当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戏曲表演的整体过程当中,应发挥好“唱”的主导作用,用“唱”的形式结合对意境的营造,将戏曲表演的故事情节和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贯穿起来,通过意境的作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观众对戏曲表演的情绪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唱”的过程中,戏曲表演人员应当投入真实的感情,用真情实感来打动观众。只有表演者用真实感情将故事的情节唱出,才能使观众置身于故事情节当中。在具体的戏曲表演中,演员要处理好表情和声音,尽量做到抑扬顿挫、感情丰富而充沛。根据故事情节的缓慢和急促来调整“唱”的方式,用富有张力的表演来带动观众的内心情绪。让观众在“唱”中感受到戏曲表演在情节上、情绪上的整体变化。戏曲表演人员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长,适当调整唱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