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勇
姚宗瑛
1945年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摔跤协会委员。1962年高中毕业,在天津近郊增兴窑村插队务农13年。当过中学教师、区校办公司经理、东丽区文化馆馆长、《今日东丽》报社行政负责人。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由作家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延边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长篇小说《跤坛风云》《跤坛风尘》《跤坛风流》《天时》和散文集《岁月无痕》等。发表中短篇小说、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散文等多篇。荣获多个全国、省市级各类文学奖项。
本书讲述了以大侠华人龙为首的跤坛豪杰,侠肝义胆,扶危济困,不畏强暴,勇于担当,通过赌跤和打擂,有勇有谋地挫败了日本侵略者的种种阴谋,摔败日本武士、柔道高手,真实展现了摔跤人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赌跤》是作家兼“跤者”姚宗瑛继《跤坛风云》《跤坛风尘》《跤坛风流》“跤坛三部曲”后,又一部描写“跤坛”志士的杰作。
初看书名《赌跤》二字,定会以为是有关“赌与斗”的故事:赌钱、赌牌、斗蟋蟀等,然而翻书之后,如在歧路途中瞥见了“霓虹灯的标牌”,原来这是作者又一部描写津门跤坛风风雨雨、恩恩怨怨,以武抵日、以正抗邪的长篇津味武侠小说。《赌跤》的开篇明确点出了“赌跤”的来历及故事发生在老天津的什么位置,亦如那部《舌尖上的中国》中的“煎饼果子”,引得无数粉丝的情怀,不过姚宗瑛先生书中的“情点”远比电视里丰富:
……九河下梢天津卫的水陆码头日渐繁忙,老龙头火车站地道外的市场也随之火爆起来。你瞧这边是卖估衣的、卖春药的、卖盆卖碗卖大梨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边是炸卷圈打烧饼烙大饼的,大碗豆腐脑、小碗锅巴菜,热气缭绕,勾人食欲。还有打把式卖艺耍大刀的、说评书演双簧唱小曲的,南来北往倒腾洋货的,背井离乡来津谋生的……
每天下午人气最旺的是市场南面高地虎的跤场。两丈方圆的沙土地,边上摆着一张有盖无屉的长方桌和两条长板凳,这是跤场的全部家当。别看设施简陋,来此看摔跤的人却络绎不绝。那些混迹码头卖苦力扛大个的,无活时也来此转悠转悠,站在跤场周围,看着看着就进场子票跤,凭力气与人较量一二,不图扬名立万儿,只为落个下过场子撂过跤,不叫人小看不受人欺负足矣。
当然,也有闯江湖的英雄好汉来此相访,说是以跤会友,其实是为彰显本门技艺,张扬自己勇武,沙土地上见高下,那叫赌跤。
津味小说是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市井民俗小说,它是以一方水土“九河下梢天津卫”写人文,突出地域风格特点、地方风俗习惯、行业人物性格,用津风津味津韵津俗的笔触表现出20世纪40年代天津人的精神及生活风貌。
通读全书,仿佛能从文字中看到一幅天津社会生活与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照片:远景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抗战、老百姓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近景则是以华人龙、高地虎等为代表的有正义感的摔跤高手;以匡正民等为代表的进行抗日活动的中共地下党;以无名醉汉、刘文斌、冯素琴等为代表的底层民众,用最普通的方式向往着美好生活、追随着正直与正义;以胡大头等为代表的没有骨气并与日本鬼子勾结的汉奸人物;以山本四郎等为代表的用军队血腥占领和特务阴谋陷害中国百姓、志士和中国共产党的侵略者……
这些元素是《赌跤》这部38章回小说的主旋律,也许是由于作者也曾是摔跤者的身份,全书从开始至结束,以一个“跤”字相串联:以跤求存、以跤会友、以跤看德、以跤傳承、以跤惩敌。作者用文字将中国式摔跤展示得淋漓尽致:
高地虎其貌不扬……他的“手别”加“躺刀”享誉天津卫,即便出类拔萃一等一的高手,头一次与他过招也得吃他这两下绊子。
高地虎的话音刚落,白脸汉子就停住了脚步,董江湖也立即转身,来到白脸汉子面前,双手空中虚晃,钩腕亮肘,手臂回旋,一招“反夹脖别子”施展开来,就见白脸汉子在董江湖的腿上翻了个跟头,跌倒尘埃。
整个跤场,排山倒海般地欢呼:“好绊子,铁板桥!”
在小说里,中国式摔跤有多厉害,看看书中的日本高手竹内豪仁的心理活动就能知道了:
这一跤,竹内输得很惨,五脏六腑被华爷的“铁板桥”震得差点挪位。这跤输得也很值,他只听说过“铁板桥”,今日认识了,亲历了,而且尝到了厉害!
躺在地上的竹内豪仁深深感到,中国跤太奥妙了,华人龙太神奇了!眼看要赢的跤,转瞬间又输了。无形中,他对华人龙充满了敬服——不服高人有罪。他认定,华人龙就是真正的摔跤大师!
这段写的是中日两国高手的交锋,我们可以看出《赌跤》讲摔跤的故事,弘扬的是民间武术、全民抗战的正能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所说: “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习总书记的讲话,小说作者的故事描写,都是要坚持自我和自信,而这种坚持让我们取得了最后抗战的胜利和现时国家的发展——我们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本书虽为38章回的小说,但在阅读时却能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虽名为“赌跤”,但作者并没有过分卖弄摔跤术语,而是用“白话”将其融入我们的“视觉”之中,使读者能感受到自己与“日酋”过招。摔跤是主线,但其与主人公们的喜怒哀乐、人生际遇相联系,像第30回的标题“行侠义翻跤受凌辱正尊严顺势用杀招”。
虽如此,作者并没有过分地卖弄情怀,而是将天津的市井民情、社会斗争等“中前景”如一张高清照片般放到当时中国人民生存、生活及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中。最后一回,作者将全篇故事的前后所有“纠结”给予“解密”,令读者在紧张之后,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喜讯传来,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老百姓奔走相告:日本鬼子投降啦!东洋鬼子投降啦!小日本,完蛋的完!
华人龙等人也都热泪盈眶,欣喜若狂!
三个文人都乐了,周智墨看着匡正民说:“怎么样,连华大侠都误解了你。”然后对华人龙说, “人龙,跟你说实话,匡先生当翻译,是执行任务,他可不是汉奸。现在他有了新任务要离开天津,所以我们在‘惠友话别。”
华人龙恍然大悟: “最早我对匡先生还真有些误会——给日本人干事的,有好人吗?后来我发现,匡先生很神秘,每当我们有难,他总会出来帮助我们。通过这些年经历的事,我认定匡先生是好人。我猜,匡先生是共产党。为感谢匡先生这些年对摔跤人的关照,我真心邀请三位和我们一起喝杯酒,也算摔跤人给匡先生饯行了。”
华人龙站起来,冲大家一抱拳: “承蒙诸位看得起我,我就唠叨两句。今天来此聚会的,都是朋友。董江湖他们迷途知返,咱们既往不咎,往后跟咱们也是肩膀一般齐的弟兄。有句老话,叫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评心、观德,就是不管习文的练武的,都要有中国人的良心,良心是摔跤人的魂!我提议,大家要连干三杯:第一杯,小日本投降了,喝个胜利酒;第二杯,摔跤汉子义字当先,喝个义气酒;第三杯.劫后重逢,摔跤人欢聚一堂,喝个团圆酒……
《赌跤》所展现出的可歌可赞可泣的风云故事,包含天津人幽默诙谐性格的人物形象,使这部有历史、有功夫、有斗争、有民俗、有生活,更有中国军民抗战史实的著作,不但代表着津味武侠小说的强势回归,更是体现时代特色的充满正能量的小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姚宗瑛的《赌跤》正是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种民族自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