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红卫
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连续九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阅读已经从个人行为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而儿童阅读是事关民生、关系未来的大事,地位更显重要。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和思考,还能进行情感、意愿的输出和表达,是儿童构建自身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
然而,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儿童的日常阅读活动也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阅读媒介变化多端,致使儿童阅读兴趣减弱;儿童读物质量良莠不齐,家长为儿童选择图书时无从下手;繁重的学业和竞技比赛挤压了儿童的阅读时间,让儿童陷入了“深阅读危机”。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儿童“阅读危机”的本质是阅读机制不完善导致的。本文试在对比、分析当下儿童图书馆阅读与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相应启示与建议。
一、当下儿童“阅读危机”的表现
1.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
儿童阅读往往处于盲目状态,对文章的大意可能理解不够正确。有效的阅读指导可以使儿童通过补充相关知识提升其阅读文章的质量,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有效促进儿童阅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其语言表达能力。2.缺乏专业的指导人才
由于相关专业教育的缺乏,我国从事阅读推广以及阅读指导工作的专门人才少之又少,儿童阅读更是如此。当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民间机构纷纷开展阅读推广人的培训活动,但由于在管理体制、课程体制、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不足,进行阅读推广及阅读指导的人才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长期发展的需要。3.阅读分级机制不够明朗
分级阅读一直是近年来儿童阅读所倡导的模式,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分级阅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学术研究机构纷纷开展儿童分级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但目前来说,中文分级阅读尚未产生行业标准,没能进一步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二、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特点
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除了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外,还注重活动内容方面的延伸。这主要归结于当时的社会处在一个民智待启、教育未申的状态,国民基础教育相当薄弱,而活动内容的延伸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素养。时至今日,这些延伸服务依然深刻影响着当下的儿童阅读推广,尤其是阅读指导以及根据儿童特征细分读者两方面,是当下学术研究和实践的热点,追根溯源不仅能填补研究空白,也是对当下儿童阅读推广的再启示。1.以阅读指导为主要活动内容
阅读指导是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最大的特点。为了使儿童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用最少的精力、最少的时间,求得最大的效果,开展阅读指导势在必行。因此,当时的儿童图书馆大都开展了阅读指导活动。除了指导活动之外,还有对学习深度的考察,提升儿童在准确率、记忆能力以及专注力等方面的阅读能力和组织发表的能力。这就对图书馆指导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1932年濮秉均的《民众图书馆(室)中的阅读指导问题》一文中提到:指导员态度要诚恳,忠实,谦和,不可随便敷衍;不单要口才流利,有不倦的精神,更要有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品性。可见,推广阅读归根结底是馆员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其成败与馆员素质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