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刚
再见,红河
胡正刚
龙华寺手札之一
黄连木的浓荫里,祈愿者有一张忽明忽暗的脸
汗水,浸湿了手中的寻人启事
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心已澄明
肉身还在人间。把念珠
挂在观音殿前的山茶上
和尚用抄经书的手
为祈愿者填写祈愿书。心诚
则灵,他相信祈愿书烧成纸灰
袅袅青烟,会搭建起一座
通向天国的阶梯,人世的愿望
由此送往神界。耳闻过太多悲喜
朝天界投递了数不清的祈愿书
投递寻人启事,还是第一次
填写祈愿者的地址时
和尚的手,颤抖得有些厉害
“心无着落的人那么多
寄往天国的信件,有增无减
往来于天界和人间的邮差
会不会忙不过来?中途丢失
或者无人认领的信件
作何处理?”祈愿者同样
感到焦虑。再三核对住址后
他仍然不放心,要求和尚
写上邮编、门牌、电话……
和尚给了他足够的耐心
“人世苍茫,谁都藏着巨大的
不安。一个只能把愿望
寄托于上苍的人,他的心里
一定堆满了纸灰。”
寻人启事贴上封条,放进香炉
纸页开始燃烧,祈愿者
飞快伸出手,从火灰里抓出封套
按熄火焰,手指烫出一串燎泡
“我想把死去亲人的名字
也写在上面,神仙可以向他们
打听下落。”和尚一一照做
祈愿书再次投进香炉,祈愿者
朝火光伸出手,迟疑了一下
又缩了回来,用力把头转向天空
被风扬起的纸灰飘散、纷飞
分不清哪些是寄往天国的信件
哪些,是天国给人间的回信
去茶山
空谷寂静,松果和灰鹊的落地声掠过结冰的河面,消散在
林间升起的薄雾里。远山如黛
起伏不定,起点和终点
时刻都可以互换位置
怀揣诗稿赶路,漂泊无定的人间
你用手中的笔画过饼,画过
梅林,路过清汪汪的关河时
还在江水里,画过一间单人牢房
聚散如浮萍,如风中的飞蓬
宿醉未醒的旅途里,你比谁
都清楚,只要斩断妄念和空想
你就可以藏身荒草,继续
在白日梦里,修炼隐身术
送普文忠回哀牢山
挥手南去,从此隔着千里云山都是胸中藏着丘壑,却又容易
肝肠寸断的人,此地相别
我们只喝酒,不饮泣
你在月光下给我写山水诗时
我会倒一碗酒,用碗里的月亮
做镜子,数额上的皱纹和
鬓边的白发
去找你,要沿着红河赶一段路
上游江水清澈,可以洗
心上的尘土;下游江水浑浊
可以洗,脸上的尘埃
再见,红河
落日的余晖正在缓慢散去流水声漫过河床,越上山坡
风中,落下一枚芒果
沿着红河赶路,过客的身份
给过我不断加深的不安
和惶惑,顺江而下时
我诚服于流水的节奏和气象
多少次,在江面开阔处
随手折一棵甘蔗解渴
它的甜,从舌尖直抵肺腑
逆江而上时,红河昼夜不息的波涛
一次次把我迎面击倒
巨大的冲力,让胸腔里那些
易碎的部分,泥沙一样松动
坠落,被流水带去了远方
只剩下秋风里空荡荡的身影
贴着江水,反方向后退
像岸上,一棵心神不宁的芦苇
——暮色渐深,和岸边几万棵
面容模糊的芦苇站在一起
我们相貌一致,难以辨别
胡正刚,1986年出生于云南姚安,现居昆明。2012年参加首届《人民文学》“新浪潮”诗会,获2015年度扬子江青年诗人奖,著有诗集《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