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故事是漫漫的人生之路——关于玉雕《我……》

  • 作者: 海燕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2863
  • □王晓峰

      故事是漫漫的人生之路
    ——关于玉雕《我……》

      □王晓峰

      

      爱读玉(无论是玉器还是玉料)是因为它能让心灵激动。每一次的阅读都能发现未曾的发现,而每一次的发现都会让心灵激动。这激动也是生命的激动。不似阅读当下的艺术,感觉如同路过繁华街区目光掠过缤纷广告一样,多数的时候,无所心动。董桥的书《故事》里说,“我们现在的小说不讲故事只弄玄虚,连我都看不下去。”小说是以好的故事为媒介来引导、培育和激励阅读的发现,发现人生,发现生命,发现心灵。昆德拉曾说小说是一种发现。也就是在一次次的发现里,人得以丰富,得以滋润,得以满足和充足。

      玉天生如此。

      小说家陈昌平经常有好的故事,并常常把这些故事写成了小说;偶然说起玉来他也一剑封喉:玉器现在缺的是艺术,大都是玉白菜、花、貔貅这样的大路货,尚无法与艺术联系在一起。艺术其实就是好的故事,自然包括独特的思想。玉雕《我》就是有故事有思想的艺术品:一个男人站在翡翠原石上,着汉服,秃顶,夸张的大手扶着下巴,一脸喜悦。这是花玉的俏色作品,天然的一圈红带成为汉服上的衣领和对襟,很巧妙不是?最关键的是这个男人的神态,那含而不露的微笑,似乎是来自心灵的笑。我想他一定是发现了什么,才有如此神秘且含蓄的笑容。我喜欢这样被凝固起来的喜悦。在岫岩的玉雕名家卢伟那里,我一眼看上去就认定了这迷人的喜悦。回来后我无数次地沉静在这种无声的笑声里。终于有一天,在一块三角体的翡翠原石的僵石上,凿了一小坑,让喜悦有了坚实的基座。有点俗吧,像是这人从脚下突然发现了种地、水头俱佳的翡翠,才有此窃喜。我的本意不在这。这个翡翠原石来自云南,皮子曾被剥离和打磨,有点露“肉”,但依旧算是“赌石”:只要未曾打开,就永远不会知道里头的真相。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作家骆宾基有小说《乡亲——康天刚》,说山东人康天刚年青时给东家打工暗暗和人家闺女好上了,因贫穷无法娶亲只好过海到长白山,挣到钱再回乡圆梦。但他在深山老林里坎坷流离一生,也永远没有找到那梦里的老山参,最终跌落山崖而亡。我想可以把这个凄楚的故事赋予在《我》之中,只是结局截然不同。每一个人生结局都会千差万别。想想这样的赋予也没有摆脱一个“俗”字。

      这就没办法了。

      其实这些故事更是一个人生跋涉的过程,暗含奋斗的主题。无论结局如何。这过程里的每一次的沮丧、激动、喜悦、幸福,如果有可能凝固成瞬间,成为永恒的话,都将成就不朽的艺术。

      人生就是如此。

      责任编辑 张明晖

      本文标题:故事是漫漫的人生之路——关于玉雕《我……》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11487.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