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难进关”、“搁舟坝”与“庙嘴”

  • 作者: 江河文学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189
  • 肖 泉

      我在本刊资料库里找到了一张珍贵的老照片,那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原始地貌。在南津关下游三公里处,有两个并列的江心沙洲:大者居宜昌古城之西,曰西坝;小者居西坝首部偏西北,曰葛洲坝。

      葛洲坝,此名缘何而来?葛洲坝水电枢纽工程上游的南津关,是长江西陵峡的东口,与夔门关同为长江三峡首尾两端的天然门户。这里地势险要,江面宽仅200~300米,由于河床高度在关口附近急剧变化,江水在这里形成了团团漩涡,是三峡最著名的泡漩发生地。古时这里常常舟毁人亡,人们就把这里称为“难进关”。在“难进关”下,还有一个扁舟形的沙洲“搁舟坝”,船家们为了讨吉利,把搁舟谐称为“葛洲坝”。后来也就是在这个沙洲上,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建成了万里长江的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现在的南津关两岸,由于葛洲坝工程的兴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许多悬崖危壁均已炸除,在江宽水平的关口,可以看到雄伟壮丽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当年的搁舟坝已经随着工程的建设永远地沉入了江底,而西坝,一个过去几乎不为人知的小小沙洲,如今是葛洲坝水电站发电厂所在地,岛上驻扎着中国三峡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两大央企,岛上风景如画,人烟繁密。

      西坝靠下游的最尾端叫庙嘴,我从长江航务管理局姚育胜收集的资料中得知它的得名: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长江发生了自1153年有碑刻记载以来的最大洪峰。宜昌上游39公里黄陵庙里的禹王神像被这千年一遇的洪水冲得不见踪影。水退后,它出现在宜昌西坝的尾端。人们在西坝尾端又建了一座新的黄陵庙,新庙后来倒塌,仅剩下了“庙嘴”这个名字。如今,宜昌人都爱到庙嘴鱼街去,品尝刚刚从江里打上来的鲜鱼。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工程开工,距那次千年一遇的大洪水恰好整整100年。

      本文标题:“难进关”、“搁舟坝”与“庙嘴”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4629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