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达
摘要: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生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学科。体验式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知德育,而且能积累生活技能经验。本文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实践,对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体验教学;情境互动
在新时期小学教育改革中,体验式教学已成为一种新兴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既涉及道德品质培养,又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完全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课程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尚未成熟,品德与生活课主要帮助学生提高认知事物的能力。这一阶段,学生往往对事物的认识只是表面的直观感觉。为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扩大知识面和丰富生活经验,体验式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入境体验
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感氛围。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中,小学生们在由教师人为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一种相对“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所创设的“情境”应尽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层次,使他们能够充分地理解,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对于在“情境”中进行“体验”的期待;二是所创设的“情境”应尽量贴近现实生活,生活世界是小学生们获得和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起点,也是他们运用和检验知识和经验的归宿。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学科知识与生活事件联系起来的“点”,并尽量进行“体验”。
例如,以“春节知多少”为例,笔者以情境为载体,带领学生入境体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播放歌曲《新年好》,渲染新年的欢乐的氛围;其次,利用PPT呈现全国各地的庆祝春节的热闹图片,带领学生走入画面中的春节,感受春节的快乐氛围,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等到图片播放完毕,教师再抛出问题: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平常是如何庆祝新年的吗?你们参加了哪些活动呢?此时,学生学习的欲望已经被完全激发出来了,结合教师的问题,开始与其他同学互动探讨。有学生说“过年时会放鞭炮”;有学生说“过年会吃团圆饭,并在第二天拜访亲戚”;有学生说“过年可以参加当地举办的游园活动”;有学生说“过年家里会贴对联”等。此时,教师再次抛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吗?我们又为什么会过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已经完全进入学习状态。由此可见,有效的情境可以带领学生入境学习,焕发学习的兴趣。但在设计情境时,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层次和生活经验进行设计。
二、设计问题。互动体验
学习是一种对未知生活的体验和探索过程,问题则是触发学生进行体验和探索的关键点。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为了引导他们在情境中进行有效学习,教师还需要通过设置“问题”来推进学生的学习行为。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小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来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夏天,我们注意什么”这一问题,引领学生互动体验,交流碰撞,深化认识。为了科普一些夏天的常识,教师特意设计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问题如下:①夏天蚊虫很多,我们应该如何防治蚊虫呢?②夏天很容易腹泻,请问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腹泻呢?③夏天普遍高温,人很容易中暑;④我们应该如何科学使用蚊香?请问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中暑呢?这些问题生活性强,学生结合生活常识,与其他学生交流互动,课堂氛围非常融洽。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主动融入各个小组学生的探讨中,与学生一起互动,做好参与者、引导者角色。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圆满完成探究任务,加深对各个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做好问题设计工作,然后再做好引导工作,促进学生互动体验,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三、搭建平台。深化体验
“活动”是对现实生活中种种活动的模拟,也是小学生乐意参与的一种体验形式。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中,教师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知、经验,并进行总结和思考。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中,活动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如小游戏、生活调查、分析讨论等;参与活动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个人的思考性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提交观察报告等。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参与活动的小学生与其他参与者之间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与互动,以尽可能多地获得感受与经验,要尽量使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形成一个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现实生活互动的立体式互动网络,使学生借助这种情感体验的互动交流與相互影响来实现个体的完善和提升。
例如,以“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为例,教师首先请学生个别介绍一下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再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家庭成员的情况并填写调查表,最后经过全班讨论形成一个汇总表“我爱我家”,使学生更加懂得体谅父母并初步形成家庭观念。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激发、相互触动,学生的情感都得到了一定的释放与升华,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是测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教学发展的有效手段。多元化评价手段是“体验式”教学的收尾环节,是巩固、夯实学生学习和体验成果的重要环节。多元化评价强调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的过程性和多元化,力求使评价更为科学、全面和客观,更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状况。在“体验式”教学中,由于参与主体十分广泛,因此,评价主体应当是多元的,可以包括学生本人、同学或者活动小组成员、教师、父母、社区等;“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因此,评价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如自我报告法、档案袋评价法等评价方式等;对学生的成长的关注点也可以是多样的,如学生参与体验的态度、通过体验获得的知识和情感是否是正向的、积极的等。在多元化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感性化的“体验”上升到理性认知的层面,更快地成长起来。
总之,体验式教学重在学生的亲历性。作为教师,要多设计课堂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融入情境,激发情感体验,收获知识,获得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小学生特点,不断探索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途径,以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