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 作者: 速读·中旬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1936
  • 闫广涛

      一、教学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它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的总爆发,也是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学好本课内容,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人民在争取民主政治道路上的思想解放历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拜上帝教、《资政新篇》,进一步认识农民阶级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探究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初步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感知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及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能阅读一定背景下的史料;能从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国人民思想解放历程等多角度认识太平天国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对待《原道救世歌》《资政新篇》的不同态度解读近代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曲折历程,进而认识中国人民思想解放历程的曲折。

      二、学与教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所颁布的《太平救世歌》《资政新篇》文件导入。以这些文件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历程。

      (二)新课学习

      1.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积极对外扩张,与固守封建专制的清王朝发生碰撞。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民族矛盾的促使,使不堪封建压迫的农民阶级揭竿而起,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2.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及意义。(略)

      3.从2组文件解读太平天国运动与西方外来文化。

      探究一:解读拜上帝教

      材料一:拜上帝教。

      拜上帝教是洪秀全19世纪中期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并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

      洪秀全将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与西方的基督教思想相结合,使拜上帝教的政治色彩越加明显……拜上帝教渐渐从单纯的宗教团体,演变成为政治和军事的组织。在其后建立的政权中,又采取了政教合一的体制。使宗教政治化,政治也宗教化……拜上帝教作为太平天国的国教,渗透到太平天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洪秀全就是沿着这样的一条途径造就了“太平上帝”。

      富礼赐:”天王之基督教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狂人对神圣最大的亵渎而已,而他的部下之宗教,简直是一个大笑话和滑稽剧,天王是一个最为顽固不能匡正的异端之徒,天主教皇如有权治他,早把他烧死了。”

      探究:广大农民为什么会狂热地信奉源于西方的拜上帝教?拜上帝教等同于西方资产阶级信奉的新教吗?

      材料二:

      “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将一切所有缴纳于公库,一律平均。

      ——《太平诏书》节选

      “相与作中流之底(砥)柱,相与挽已倒之狂澜,努力奋斗……以求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

      ——《原道醒世训》节选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原道救世歌》节选

      材料三:

      (1)大兴土木。各王竞相建造华丽的王府。

      (2)广纳嫔妃,洪秀全后妃88人,以致他只能用数字来编号。

      (3)模仿封建帝王礼仪。仅为洪秀全服务的人员多达1491人。

      (4)颁布“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诸王出行,“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感悟:

      1.从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来看太平天国与外来文化。(拜上帝教吸收了早期基督教的某些教义,并根据农民的理想加以改造。)

      2.农民阶级为何狂热的信奉拜上帝教?(“人人平等,处处平均”的天国理想吸引了广大农民。)

      3.从太平天国对宗教思想的实践来看太平天国结局。(“新王权”注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探究二:解讀《资政新篇》

      材料一:

      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材料二:

      洪秀全在批阅《资政新篇》时多处批示“此策是也、是也”。但后来又表现为“言天说地”、“不肯信人”。

      李秀成等将领对洪仁玕所编各书:“皆不屑看”。

      ——《中国通史》白寿彝

      为什么广大农民对代表工业文明的《资政新篇》表现的如此冷漠?

      感悟:

      1.《资政新篇》是否符合发展潮流?有怎样的历史地位?(《资政新篇》是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资政新篇》能否实现?为什么?(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

      3.太平天国运动对外来文化采取了怎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有何启示?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三部文件《太平救世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深度分析太平天国败亡的原因,从农民阶级的狭隘性——不能真正面对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文明,看这场运动注定是一场“天国梦”的必然结局。

      本文标题:《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5603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