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浅析经典诵读走进高职院校

  • 作者: 速读·中旬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1485
  • 周平

      摘 要:经典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将中华经典诵读融入的课堂教学,从高校经典诵读课程的目标出发,探究高校经典诵读走进课堂的意义。以期培养学生学习经典诵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经典诵读;高职院校;传统文化

      教育部2014年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把“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列入主要任务,把“文化传承”列入重点工作,而“推进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是“文化传承”主要载体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推广经典教育,让经典诵读避免流于形式,走进高职院校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经典诵读是高职院校在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任务的内在需要

      2011年,在《教育部關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首次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把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基于此,各高职院校的教学偏重于应用型技能,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学习。事实上为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人文素质的要求则日益成为专业知识与社会技能之外更被看重的素质内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二)经典诵读是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诵读经典,弘扬主旋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具有促进作用;诵读的形式和内容与高等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大学生心理需求高度契合,可以形成新的文化潮流,引领校园文化;同时,诵读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怀,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应通过诵读经典名篇,展现当代大学生奋发进取的雄心和宏伟志向,颂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人中的积极影响。

      二、高职院校经典诵读的现状

      (一)认知情况

      大部分学校对国家开展“中华经典诵写活动”知之甚少,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了解很少,对所谓的经典诵读的具体详情更是一知半解。

      (二)经典诵读在高职院校推广的途径

      1.学校开设“传统文化”推广的相关课程

      多以公共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缺乏相应配套教材。课时设置少,具有强烈意愿选修的学生不足五分之一。学生学习的目的首先是“修学分”其次才是“对这门课感兴趣”、“喜欢传统文化”……

      2.社团组织相关活动

      无论是高等本科院校还是高职专科院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组织,例如“国学社”、“汉服社”、各种名头的“读书会”……这些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往往会不定期举行相关的诵读活动,缺少稳定性与长期性,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而社团组织中叶公好龙的人大有人在。优点是推广受众面大。

      3.经典诵读走进寻常课堂,成为授课环节

      一般情况下,高校授课是2课时连起来上。利用开课时的5~10分钟,或是2节中间休息的10分钟时间,选择传统文化经典篇章进行集体诵读。规律性强,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只是一种新的尝试,需要更多老师的认同与配合。

      三、推进高职院校经典诵读有效开展的思考与对策

      如何在新时期“创新性发展”高职院校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水平,以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和学生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经典诵读在各高职院校的现状笔者探讨有以下思索。

      (一)提高认识水平

      教育部、国家语委等部门倡导并推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终极目标“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经典诵读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相关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经典诵读最好有专门的课程,由专门的老师在专门的时空内完成,如此才能更好地确保经典诵读的有效性。即有专门的课程、专业的教师、专业的教学方法。经典诵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全面开设中华经典诵、写、讲课程的同时,注重化整为零的时间,将经典诵读做为教学环节在日常教学中落地扎根发芽。

      (三)大力扶持第二课堂、社团组织

      经典诵读是为精神奠基的工程,不能立竿见影、短期速成,经典诵读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就像是酝酒,年久弥香。单纯依靠老师上课的引导终究只能起到“师傅领进门”的作用。大力扶持第二课堂,关注支持相关社团活动,举办各种比赛、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能扩大宣传面,又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杨叔子指出“没有科学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入科技进步带来的文化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人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至关重要。而经典诵读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殷晓云.高校经典诵读现状与对策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6,12.

      [2]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Z].教语用函,2016,6.

      [3]刘玉洁.经典诵读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4]王登峰.积极推广“经典诵读”,大力推进文化建设[J].语文建设,2009(7):148-149.

      本文标题:浅析经典诵读走进高职院校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5945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