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心情日记游历笔记
日记内容页

尼斯的蓝

  • 作者: 羊哥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05-05
  • 阅读92
  •   尼斯是个很适合笑容的城市。二月底,巴黎还是6摄氏度~10攝氏度的天气,尼斯可以达到12摄氏度~16摄氏度,阳光烂漫暖人。

      每次来,都只在那一小片地方活动:蔚蓝海岸,所谓的“英国走廊”。外面就是地中海。再往东,不敢去了:那里都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之类的大富豪建别苑的地方。海岬上,三面环海,凭海临风。那是富豪们的享受。

      尼斯的老城区和英国走廊海岸,永远带着度假的味道。可以不知不觉走很远很远,回头看,海湾的曲线色彩明晰,很难相信已经走过了这么远。

      为什么叫英国走廊呢?在尼斯城市化以前,这片海岸荒芜至极。18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人开始来到尼斯过冬,疗养肺病,欣赏海岸的风景。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来自北部的乞丐大批涌入尼斯,于是一些富有的英国人提议为他们兴建一个有用的工程:一条海边步行道。

      尼斯就是这么一座靠海的平民化的城市。当然,严格来说,除英国、法国与尼斯有瓜葛外,还有别的国家,中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尼斯跟意大利城市勾兑;法国和东罗马帝国都对其垂涎;普罗旺斯公爵和萨伏依公爵都占领过这里……直到1860年,尼斯才正式归了法国。所以,在尼斯,法国味道并不重。更多的,是地中海味道:阳光、海滩、海鲜、南方的温度。

      在尼斯,岳父在一家海边生鲜店,看见牡蛎与贻贝的价格,怔住了,朝那短短的菜单一挥手:“这个菜单上的每个都要!”又要了卢瓦河白葡萄酒,边吃边啧啧:“你晓得在重庆,吃这么一顿得多贵啊?这里真是,便宜又好吃……这个地中海牡蛎比大西洋的多点杏仁味……这个酒也好……”吃了一遍,一挥手:“再全体来一份!”岳母就止住他了:“你的身体!”岳父听了,悻悻地摆摆头:“那就,鹅螺和地中海牡蛎来一份,别的先不要了……”

      时隔一年半,我再来尼斯,吃海鲜。老板还记得我:“哦,你是那个,那个中国人……”

      吃海鲜时,老板特意介绍了点东西:“家制鱼汤——不是马赛鱼汤,我自己制的。加一点黄芥末。”老板加了个海蟹。整坨蟹黄,大如拳头。我还是第一次把蟹黄当饭吃,还吃饱了的。

      临了又有惊喜:“海胆。尼斯夏天没有海胆,只冬天有。”

      这么一盘海鲜,四十五欧元,约三百元人民币。

      “尼斯人真幸福。”我说。

      “那是。我也觉得我们很幸福。”老板豪迈地说。

      这大概,就是尼斯的感觉。

      他们在海边,他们有阳光,他们不冷,很闲,热情过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他们面对大海,接纳一切。他们有一支很热血的足球队。一支投入没法跟巴黎圣日耳曼比,依然有希望进下赛季冠军杯的球队。

      尼斯人很热情,简直有点没心没肺的。

      美食,美景,足球。

      的确如此。

      色彩。阳光。温度。人流。狂欢。

      大海无穷无尽的馈赠。

      无止境的蓝。是那种你离开时,想随身携带的蓝。

      本文标题:尼斯的蓝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diary/195906.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