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一共有6909种语言。随着全球化,语言的种类在以极快的速度缩减,但新的语言也在产生。波兰的柴门霍夫博士试图发明一种以前不存在但所有人都可以迅速学会无障碍交流的语言Esperanto,也就是世界语。世界语的推行一直有困难,也许因为人们的脑袋里早早被母语…[浏览全文]
明明装着假肢,她却非要穿短裤和超短裙;明明是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她却非要奔跑、健身和去远方;明明和别人不一样,她却说:“我和你们,其实没什么不同。”这个女孩名叫谢仁慈,21岁的她是西南政法大学的一名大四女生。要想被人看到,你必须跑在他的前面失去右腿,是因为…[浏览全文]
中国最好命的主持人?站在中国本土最火的综艺舞台上,这个令人羡煞的位置对吴昕来说,却一度是噩梦的开始。直到前两年,知乎上还在讨论“吴昕在《快乐大本营》的意义是什么”,而被点赞最多的答案是“没有意义”。工作之前的吴昕很顺遂,是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出生在一…[浏览全文]
据报道,美国有一家博物馆,里面的500多件展品都跟总统的宠物有关,最早的展品可以追溯到1789年。美国总统养的宠物之多不仅在于数量,更体现在种类上。特别是一些早期的总统,会养一些不常见的动物当宠物,小到蚕、负鼠,大到黑熊、河马,都曾经出现在白宫中。美国的第…[浏览全文]
口头胖子网络新词,就是那些总是宣称又胖了,处处避免发胖的饮食,但其实不胖的人。这种也就是所谓的“幻胖”综合征。大家身边一定会有这样的人,我们一起重温一下他们当时说话的口吻:“愁死了,最近又胖了,什么时候才能减到90斤啊……”“神烦!一天不健身,腹肌都要变没…[浏览全文]
支付、识别身份、保护个人数据、银行账户管理,甚至出入管制区域……如今,技术已经成熟,能够通过指纹、声音、虹膜来辨识身份,而且迅速、简单、安全无差错、费用低廉,这一前景听上去是不是无比诱人?2016年,生物密钥市场估值为45亿美元,其中90%以上份额为指纹所…[浏览全文]
投资圈里有一个名人,叫王冉。有一次,哈佛大学科学院的院长跟他说到一个现象:原来到哈佛大学挖人的,都是其他高校,比如耶鲁、斯坦福,但最近有个变化,来挖人的都是大公司,什么苹果、谷歌、亚马逊之类的。这个变化背后,其实是一个大趋势。过去,做学术和做企业应用,在知…[浏览全文]
在哈佛大学,教授太太请教授们吃饭,本科生请教授吃饭,图书馆长请教授吃饭——这样的三顿饭,可能是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真正的差距。与MichaelSzonyi教授一起吃飯,每一次都是新鲜的体验。新鲜的重点不是吃什么,而是聊什么。这位中文名为宋怡明的老外,目前是哈…[浏览全文]
硅谷近年最热门的话题,已经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它的升级版——“智能增强”(IA,IntelligenceAugmentation)。与此同时,数据科学的广泛应用,将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也会导致大批工作的消失和调整。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会有以下几点改变:第一,…[浏览全文]
这是个“耸人听闻”的新闻辈出的时代,频繁地被科技奇迹刺激,我的大脑皮层本已麻木,“可植牙机器人”和“巨型稻”两则消息,还是让人突然迷乱起来。未来30年,人类人口还将增长20亿,可在以更快速度出现的种植科技面前,人类的口粮问题似乎不难解决。可真正的威胁也来自…[浏览全文]
地球虽大,但航空和智能通信的发达却让我感觉世界越来越小,也越来越趋于被科技同化。也因此,我一直被位于澳洲以北、菲律宾以南的新几内亚深深吸引,那里仍然有着一些过着和一万年前祖先几乎一样生活的部落,遗世独立。科罗威人就是这样的一支部落。他们在三四十年前才在新几…[浏览全文]
“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让你的泪落在我肩膀……你会看见,幸福的所在。”天上确有些星星,会让人看到幸福的所在,比如说,第5095号小行星:埃斯卡特兰,全称叫吉米·埃斯卡特兰。故事还得从埃斯卡特兰第一次上课说起。那时初为人师的他满怀希望地推开了教室的门。…[浏览全文]
英语世界有句俚语:“Eatingyourowndogfood.”汉译为“吃你自己的狗粮”。后来这句话被IT(信息技术)行业采用,表示对使用自家产品的强调。据说IT界最早使用这句俚语的,是微软高级主管保罗·马瑞兹,1988年他写过一封标题为“吃我们自己的狗粮…[浏览全文]
想过没有?为什么硅谷——一个号称全球创新引擎的地方,会出现在……硅谷?假设,有个世界级的专业规划团队要为美国“打造”一个引领世界的创新引擎,顺理成章的选择应该是纽约附近的新英格兰地区,对吧?创新需要大量的钱,华尔街就在边上;创新需要工业体系做支撑,美东北就…[浏览全文]
有人说剩女是中国文化和社会转型的特有现象,但是不太为人所知的是早在150多年以前,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W.R.格瑞戈就写过《女性为何过剩》。当年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被称为“老处女的国度”。时光穿梭150多年,如今在高速发展的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一背后的原…[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