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兰芳视觉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经济的主力军,在当今消费社会里已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影视、网络、广告、图文书、身体……无数视觉形式和视觉技术参与到这一文化的建构中来,人类进入到了一个“读图时代”。“读图时代”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它也蕴含着业已改…[阅读全文]
◇成千苏轼谪居惠州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阅读全文]
◇宋春光历史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先天复杂性,因其脱胎于第一历史,却又非第一历史的再现,而是随着时空的拓展不断生成的。苏轼形象在某个时代的生成,正是由这一时代众人之眼观苏轼而完成的,故而也是这一时代人们思想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展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轼形象的历史生成…[阅读全文]
⊙文/宁肯一草木仰望着天空风向上吹我喜欢向上的道路手脚并用跨越钢铁的山峰云端的风景没有我,如同没有飞鸟的寂寞辽阔的天空需要我翅膀上的理想闪耀光芒二铁有自己的味道。你闻过吗?冬天,冻透了的铁,有一股腥气混在我呼出的哈气中,结成眉毛上的霜我握着硬硬的铁把自己的…[阅读全文]
字春华锲而不舍地探索文学价值理想的“乌托邦”——读蔡毅《当代文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一书字春华有幸一气呵成地读了蔡毅先生的新作《当代文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著作中所涉及的关注和探讨当代文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的诸种精辟独到的论述和见解,也引发了我对“…[阅读全文]
蔡毅让理想引领文学走向美好蔡毅写完《加强文学的道德追求,创造高贵神圣的文学》的文章,我就知道该接着写理想了。因为沿着叙事逻辑和个人思路,接下来就走到了文学最核心的地带——理想高地。理想是内心的希望,是关于未来的愿景。理想不是空想、幻想,它是心灵思维向上的运…[阅读全文]
李骞构建诗歌的美学理想——《诗美断想》漫评李骞我省著名白族诗人、诗评家晓雪在国内外近百家刊物上以“诗美断想”为题,陆续发表了有关诗歌美学理论的文章。这些文章以清新优美的笔调,分别从诗与哲学、诗与人生、诗与生活、诗与自然、诗与科学诸方面探讨了诗歌的美学原理。…[阅读全文]
◎高雅伦经典重读诗歌的静穆理想——读朱光潜《陶渊明》有感◎高雅伦主持人语:朱光潜先生1945年出版的《诗论》是美学界的经典名著,而《诗论》中的长篇论文《陶渊明》则是经典之中的经典。青年学子高雅伦的文章从“朱光潜‘静穆’说和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陶渊明思想…[阅读全文]
佚名“春蚕吐丝,流水行地,以形写神,皆出自然。”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当此巨赞者,唯有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最早记于米芾的(《画史》:“《女史箴图》横卷,在刘有方家,人物三十余。以上笔彩生动,髭发秀润。”若结合中国文人画的特征,再考察顾恺之的生平…[阅读全文]
对史诗级直男癌傅雷来说,妻子朱梅馥是他终生的避难所。朱梅馥比傅雷小五岁,是傅雷的远方表妹。因生在蜡梅盛开之时,父亲希望她一生绽放如梅,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傲气,也有着忽然一夜清香发的福气,于是为她取名朱梅福。嫁给傅雷后,婆母居高临下地训话:“你生来就是伺候我儿…[阅读全文]
张佳伟阿尔丰斯·穆夏是海报史上开天辟地的人物,史上最卓越的美少女画者,新艺术的领导人之一——虽然他很讨厌这个词,“艺术哪有新与旧?艺术就是艺术。”1887年,27岁的穆夏到巴黎学画时,已经做了6年装饰画与人物画家。他在巴黎进修,也给杂志提供插图。1894年…[阅读全文]
阙新铭对元代蒙古人的统治,汉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当然是说蒙古人的統治非常严酷,除了征服过程中的屠城和残杀之外,王朝建立之后,蒙古人也以专注聚敛闻名。但是也有大量相反的记载。元末明初的江南士人叶子奇在《草木子》中虽然抱怨元代文人的政治地位低下,但是也…[阅读全文]
龚学敏春天在藏历中怀春的河,小巧,声音好听,在我熟悉的地方,秘不示人。鸟把羽毛插在水透明的枝上,诵经的水开始朝上生长。村寨在树丛中越来越小,壁上的莲花,像是被风渐渐吹大的那句犬吠。藏民把梅花鹿的面具戴在女人涉过的河上。漂在河面的珊瑚,和来自吐蕃的时间,正在…[阅读全文]
邱紫华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道家,是诸子百家中最具哲学思辨特色的学派,老子的《道德经》从柔弱的、灵活的、富于弹性的立场去批判君王、统治者;以貌似退让的立场去“避免灾祸”,去协调社会。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世界存在的本体、本原;是天下万物的原点、来源…[阅读全文]
熊贵忠花间派鼻祖温庭筠长得很对不起人,属于贴在门上辟邪的那种丑。和他的丑一样令人唏嘘的,是他咸鱼一般的人生——几乎没有翻身之日,终于翻了一下身,结果还是条咸鱼。长得丑也就算了,运气还奇臭。他文思敏捷,前有数步成诗之说,到他这里,只要八叉手的时间便能成八韵,…[阅读全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文化协同发展,各民族文化共同融合形成。这种文化有显著的多元化色彩,文化人格中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而其中,中国儒家的理想人格精神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儒家的理想人格为“圣贤人格”,求“仁”,讲“礼”,追求…[阅读全文]
刘继兴光绪年间的一天,一个衣不遮体的乞丐在山东堂邑县沿街乞讨。他口中念念有词,连说带唱,时而装扮成猪狗模样,时而又学驴叫,惟妙惟肖的表演与好玩的唱段引得围观者一阵阵哄笑,只因他的唱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乞讨,我积钱,修个义学为贫寒。”这个乞丐就是武训。武训…[阅读全文]
杨晓光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一个夜晚,江西抚州城内香楠峰下,一所名为“玉茗堂”的园林式寓所内灯火通明。不大的戏台上,光影流韵,笙箫齐鸣,《牡丹亭》正在上演。台下,年近五旬的汤显祖正中端坐,体态瘦削,面容清雅。但见台上演至《劝农》一场:早春二月,太守杜…[阅读全文]
杨易終于熬到毕业了,乔依依要黄正一跟自己一起去伯父开的医院上班,但是黄正一拒绝了,这不成了吃软饭吗?乔依依知道男朋友的性格,也不多劝,让他自己去闯。同学们都跑去大医院求职,黄正一偏不,凭着他以前的实习经验,他知道一毕业就去大医院肯定是干些跑腿的活,倒不如先…[阅读全文]
舟自横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陈宫基本都是伴随曹操或吕布而出现。曹操行刺暴虐无比的董卓,犹如当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震惊天下。曹操在逃亡途中在中牟(今河南中牟)县被抓,而认出他来的正是县令陈宫。心怀忠义、对曹操印象已先入为主的陈宫,并未像个追星…[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