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专题页难忘
有关难忘的文章
  • 文章标题
  • 作者
  • 阅/评
  • 日期
  • 30796/0
    2023-11-09
  • 作者:王子川学校:湖南一师二附小难忘的“啄治”扁桃体经历作者:王子川学校:湖南一师二附小我从小体质比较弱,尽管妈妈很呵护我,但我还是因为经常感冒而患上了扁桃体肥大的毛病,晚上睡觉打鼾很厉害,看了很多医生都没看好,这让妈妈很着急。在打听到山东济南有一种“啄治…[阅读全文]

  • 30980/0
    2023-11-09
  • 作者:赵均华学校:北京市房山区东风中学难忘的书法课作者:赵均华学校:北京市房山区东风中学我上过很多兴趣班,比如跆拳道、足球、礼仪、空竹……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书法了。告诉你吧,埋藏在我心底的小秘密——我想当个像王羲之那样的书法家。记得我和书法结缘是因为一次有趣…[阅读全文]

  • 33329/0
    2023-11-09
  • 作者:梁晔学校: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实验小学难忘的第一次作者:梁晔学校: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实验小学人的生命是一个美好的过程,人的成长犹如花开般灿烂和美丽。在这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总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每当我看见飞机在蓝天上翱翔时…[阅读全文]

  • 33893/0
    2023-11-09
  • 作者:梁典逸学校:长沙市开福区三角塘小学?难忘的第一次作者:梁典逸学校:长沙市开福区三角塘小学人生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而最让我难忘的,是第一次坐飞机。来到飞机场上,我的目光紧紧盯着那雪白的飞机,心里一阵欢喜。哇,好漂亮啊!就像一只大鸟!怀着激动和兴…[阅读全文]

  • 32257/0
    2023-11-09
  • 作者:张文静学校: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中心小学一件难忘的事作者:张文静学校: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中心小学今天是周末,爸爸妈妈答应带我去钓鱼。哥哥逗我说:“小心没钓到鱼,反被鱼给拽到水里去!”我顽皮地朝哥哥吐了吐舌头,就连蹦带跳地走了。到了鱼池,有很多人在钓鱼,…[阅读全文]

  • 35762/0
    2023-11-09
  • 作者:郭哲宇学校:湖南广益实验中学难忘的目光作者:郭哲宇学校:湖南广益实验中学一个背影,让朱自清终生难忘;同样,一个目光,也会让我终生难忘。鼓励的目光去年的夏天,我开学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过寄宿生活。母亲和我将一大堆生活用品搬到宿舍后,便要分离了,我要去教…[阅读全文]

  • 23972/0
    2023-11-09
  • 张永杰农转非的记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父亲还是一个青年矿工。那两年国家有政策,凡是符合条件的煤矿工人,全家都可以农转非。父亲有幸分到了矿上的第一批指标,就这样,年少的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父亲工作的煤矿。我的故乡在鲁西平原,那儿土地辽阔,民风淳朴,搬家的时候,…[阅读全文]

  • 20916/0
    2023-11-09
  • 尧山壁第一次见浩然是在1956年8月底,他和《河北青年报》编辑常庚西参观邢台蚕种场,与我就读的市一中相邻。因为投稿的关系,庚西把我叫来,介绍另一个人就是浩然,眉毛粗浓,眼睛黑亮,比想象的还精神。浩然当时知名度已经很高,一是小说写得好,二是有点儿争议。浩然原…[阅读全文]

  • 24596/0
    2023-11-09
  • 湖南陳芳:3月的《故事版》,好几篇故事看完都让我有点想哭,像《另一个“妈”》《荆棘之恋》,还有《封枪》等等。这一篇篇故事,就像一个个不同的人生,讲述了人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各种情感。人生虽然只有一次,好在,看了这些好故事,就像经历了一个个不同的人生。感激《…[阅读全文]

  • 26741/0
    2023-11-09
  • 胡宝良在我35年军旅飞行生涯中,曾经6次走出国门,执行出国培训、亚丁湾护航、随舰出访、环太平洋军演以及和谐使命等重大任务,从一位海军舰载直升机飞行员的视角见证了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深蓝的历史性跨越。每次走出国门都有一些感悟,让我难以忘怀。赴法国巴黎学习198…[阅读全文]

  • 29353/0
    2023-11-09
  • 郭丹东在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扬州有一家国际组织,是唯一一个将秘书处设在江苏省的国际组织,它的名字叫做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秘书处不大,只有10多个工作人员,我是其中之一。在秘书处工作这两年多来,我经历的发生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的小事,…[阅读全文]

  • 25390/0
    2023-11-09
  • 杨瑞庆从我1956年就读千灯(顾炎武的故乡)中心校一年级开始,到1968年9月初离开昆山中学下乡插队结束,总共度过了13年的中小学时光(因是67届高中生,“文革”中耽搁了一年)。那时,国家以粮为纲,支援农业成为各单位的自觉行动。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安排半月之长…[阅读全文]

  • 26296/0
    2023-11-09
  • 谢晓雯1977年的深秋,躬身于茶树垄间劳作的我,从惯常放着耳熟能详的新闻的露天大喇叭里,听到一条全国将要恢复高考的消息,这恰似一声轰然作响的“春雷”划过长空,穿入谷底,回荡着,余音久久未绝。我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睁大了眼,遥望着一垄垄郁郁葱葱的茶树,绵延起…[阅读全文]

  • 27610/0
    2023-11-09
  • 1960年7月中旬,时任沈阳京剧院院长、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唐韵笙亲率剧院100余位演职人员来到北京进行汇报演出,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文化部领导看完演出,认为无论生、旦、净、丑,表演都很精彩,于是安排我们到中南海小礼堂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阅读全文]

  • 27713/0
    2023-11-09
  • 胥爱贵我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苏北农村,没有上过正儿八经的中学,该上学的时候遇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只在家乡一所小学的“戴帽子”高中部读完了高中课程。1974年7月我回到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对于我们这些回乡青年来说,当时这是唯一的安排,没有任何可供选择…[阅读全文]

  • 27354/0
    2023-11-09
  • 胡益贤回首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就读的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初、高中六年,在我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令我永生难忘。早在我幼時,父母因病撒手西去,于是我们兄妹三人便成了社会上的孤儿。因生活所迫,年幼的哥哥只得外出当学徒。妹妹6岁,无人抚养,托人帮忙抱给一…[阅读全文]

  • 26613/0
    2023-11-09
  • 丁东人上了年纪,总爱回忆,我也不例外。与家人闲聊,说起当年挣工分,女儿充满了好奇,来一句:“我也是醉了。”这就是代沟,因为每代人都有属于他们的集体记忆。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那年月,农村管理体制是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生产队是最基…[阅读全文]

  • 26159/0
    2023-11-09
  • 胡益贤从塞北到北大荒1968年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形势最激烈时期,毛泽东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全国知识青年涌现上山下乡高潮。当年2月,北方还天寒地冻,我接到上级命令,跟随部分干部、教师奔赴黑龙江嫩江地区总参谋部第三部红丰农场劳动锻…[阅读全文]

  • 23369/0
    2023-11-09
  •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2年,南京市、苏南地区、苏北地区合并建成江苏省。建省初期,省委在南京西康路33号办公,柯庆施与江渭清、萧望东、管文蔚等分别担任省委书记和副书记。当年,省委把新华日报也搬到了西康路33号办公,我当时就在新华日报主持工作,所以也成为省委…[阅读全文]

  • 32777/0
    2023-11-09
  • 我小时候弟兄多,瑞姨就到我们家照管我们弟兄几个。那时候,我家吃烧都比较紧张,缺吃靠国家统销粮,缺烧靠自己动手到野地去拾柴禾。瑞姨领着我们弟兄几个去地里拾包谷疙瘩,高梁疙瘩,谷疙瘩,芝麻茬根,到沟埂上捡干草,刨毛草根。夏收后,瑞姨帮我家薅麦茬根,给生产队劳力…[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