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颉百合,几个细密的注脚凉爽的鸟鸣翻阅澧水地图欢笑的叶脉被雨雾一层层打开花影照见溪水也照见山的空寂坦露芬芳,晶莹的心思澧水源的夏天被百合补充完整孤独是慢节奏,沉默也正好错过涧水的舞蹈,私语移动,摇晃的花香酣然留念群山的空茫,落叶斑斓石头旧痕凹凸有致斗篷山最…[阅读全文]
苏龙从南到北依次分布着监狱、看守所、戒毒所这多少让人觉得阴森和威严还有精神病院,依旧人来人往有人低头不语,有人沮丧着脸上学、放学的中小学生推架子车卖菜的附近农民他们满足的笑容,是我从没有放松对生活的警惕这个城市唯一的火葬场,也在宝平路每天有人被送进去,每天…[阅读全文]
王选远去的温度纸上的烟火(创作谈)王选我在南城根生活了五年。这五年,我把生活这摊子事全铺在南城根。然后慢慢过着,过得捉襟见肘,过得细水长流。我看惯了这里卑微而琐碎的人和事,看清了这里灰暗而温暖的风和梦。我甚至也活成了这里的一部分。住窄小的房屋,走拥挤的巷道…[阅读全文]
□庞晓妍两个人的烟火□庞晓妍“好的婚姻是人间,坏的婚姻是地狱,别想在婚姻里寻找天堂。”一男人满嘴酒气,摇摇晃晃地进门了,女人正在看书,瞥了一眼,又低下头去。可是,对男人来说,这是异常恶毒的一瞥。它透射出一种态度,那就是无所谓,爱咋咋地。仿佛哥们骂人时的那句…[阅读全文]
吴庚辛黄江源通往阳明山万寿寺山外有人从这里进去烧香拜佛将苦难的灵魂安放在梵音中溪水却跌跌撞撞奔向山外寻找一个家,成为一杯水、一盏茶我在黄江源跋涉,漫无目的常见毒蛇从脚下逃窜其实,更惊悚的是我像黄江源的溪水,左冲右突在岁月的褶皱里当看见篱笆上的南瓜花吹着阳光…[阅读全文]
唐荣尧德令哈换了衣装的河流旁,或星星下我何必要守着那古老的雪花定居于此隔岸牧歌,从十万顶帐篷里升腾而来我何必要在一首诗歌里找寻你们的姐姐路过者把广场承包在春天之外的遗忘里我何必要抱着一个诗人的名字走丢自己德令哈,我前生没有书写完整的一个笔名今夜,我何必在个…[阅读全文]
柳含烟三生石今夜,星光助我,天竺寺旁,温一壶热酒,招待同乡或孤客。檐间鸟喉倦了,石间的花靥羞了。湖风袭耳,黄叶落肩(我们的双肩是担载着万重岁月的)。不言湖里莲花开落,且看万千涟漪,是在解读莲的心事的,暗香逼人,沾衣、染目、润耳。忆旧谈天,说着今生来世,一任…[阅读全文]
周育民这个周日,恰逢一年一度的民间大节——普渡节。在云霄,人们总把它称作中元节、“七月半”,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大量的供品祭拜祖先,是仅次于春节、兼具奉亲、敬养、祭亡、祀鬼、赦罪、普渡等丰富内涵的“大年节”。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由于资讯不发达,消息闭塞,除了家长…[阅读全文]
杨丽丽有人曾说过:“烟火是物质上的食粮,书香是精神上的食粮,缺一不可”,说得多好,这样的文字读起来就让人舒服,仿佛看到烟火岁月里那些温暖舒心的日子,有柴米油盐,也有书香缭绕。认识一个写文的女子,是一个全职妈妈,爱好诗书,喜欢文字,除了日常的照看孩子,洗衣做…[阅读全文]
陈周吟周末,把娃放在小电驴前面,背个妈咪包到菜市场为老娘挑选食材煲汤,走进菜市场。一幅浓墨重彩的生活水粉柴米油盐酱醋茶,活色生香,五味杂陈,吃喝的桩桩件件都能在菜场里解决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菜摊的泥土味,鱼档的鱼腥味,摊贩王婆卖瓜,大叔刀起刀落,交织出…[阅读全文]
苏巧虹华安畲族有两个村寨,一是官畲村,一是坪水村。坪水村位于高安镇高山云岭之上,是钟氏畲族聚居地。十五年前,因为工作需要,我调到本县的高安镇卫生院工作。正是机缘巧合,小时候一直对畲族古村落心存好奇。此后我好几次随镇里的工作组到这个村为村里的孕妇做产前检查。…[阅读全文]
廖槐青因为工作的关系,一直很少自己下厨,对厨房这样油烟四起、盆满钵溢的地方更是敬而远之。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无暇走进厨房精心烹制一道美食,层出不穷的主题餐厅又无时不诱惑着我们的味蕾。久而久之,更少了进厨房的兴趣与热情。朋友都说,我是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子。直…[阅读全文]
撰娱【适用话题】怀旧技术流热爱情怀“张同学”的老家是辽宁营口,虽然网名很显年轻,但实际上他已经36岁。在视频中,他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大齡未婚青年。他通过剪辑,将一个单身汉在农村的生活,过成了人人都羡慕不已的样子。他的生活平淡又真实,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阅读全文]
顾昕瑜“最近听说,有人觉得你的性格不太像个女生,倒像个男孩子一样诶。”朋友调笑着我,我们并肩走在一起。“没什么,挺好啊,”我摊摊手,无所谓地耸耸肩,笑着回答她说,“你知道,我就是这样子的。”放学时落日的余晖细碎地铺展开,将两人勾肩搭背的影子拉得很长,长得仿…[阅读全文]
周玉利适用话题爱的传递;人间烟火;平凡人的高光时刻;感动新闻回放2020年8月,经过央视新闻报道,江西南昌肿瘤医院旁的“抗癌厨房”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叫它“抗癌厨房”,是因为在这里做饭的大多是肿瘤医院的癌症患者和患者家属。这里有为照顾妻子,50岁第一次拎起…[阅读全文]
罗振宇最近我偶然读到清代孙奇逢的一句诗,叫“学有源泉方入妙,语无烟火始成家”。这两句话都是在说,做学问、说意见要有约束。做学问的约束,是要有源泉。什么意思呢?就是必须知道这个问题,前人是怎么说的,哪些已经研究过了,哪些是共识,哪些是分歧,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阅读全文]
蒋肖斌【观点引路·追逐远方】高晓松的那句“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虽然颇受调侃,但也道尽了人们对远方的期待。或许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怀着一份对远方的心向往之,于作者而言,远方不仅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更是一场与灵魂深度交流的精神盛宴…[阅读全文]
人物時事速递>>“不错过白雪落在身上的瞬间/柴火燃烧的温暖/这些我们都要离开手机/亲身经历。”你以为这是发在《诗刊》上的句子?不。这首名为《不错过》,用词朴素又接地气的小诗,“发表”在高校食堂窗口。2019年9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食堂的师傅宋成宝红了。已过…[阅读全文]
姜有荣今年高考作文的拔尖之作,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有烟火气的作文尤为广大阅卷老师所青睐。如《食器盛烟火》(天津考生)、《土馄饨》(浙江考生)、《舌尖上的语言》(江苏考生)、《吃水不忘挖井人》(河北考生)、《粗粝能甘,纷华不染——寄往2035》(湖北考…[阅读全文]
作文君北京时间2018年7月11日,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于德国柏林病逝,享年90岁。可能这个名字对于同学们来讲比较陌生,但当年的“中韩端午申遗之争”你肯定有所耳闻。而这一风波就起源于乌丙安教授给文化部写的一封信,信中提到韩国申遗端午,我们也应学习国外的有益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