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1223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陈社昌
  • 北侨三叔
  • 自由星期八
  • 菊下香
  • 孟冰
  • 梦乡醉哉
“四清”记 2023-11-09 08:48

李新一1964年的夏天,一个闷热的晚上,我忽然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到人民大会堂去听重要报告,不得缺席。第二天我按时前往,会场不大,坐满了人。台上,所有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和元帅们都到了。全场鸦雀无声。我心想,是谁作报告呢?这么严肃。一会儿,周总理引着刘...

浏览全文 阅读(24263)
“打鸡血”往事 2023-11-09 08:48

杜兴从1959年到“文革”期间,一种将鲜鸡血注射进人体的“奇效”疗法蔓延全国。在“打鸡血”这个形容人亢奋、好斗的词语背后,是一段狂热的岁月。1959年5月26日上午8点,上海永安棉纺三厂(次年8月转为上海无线电三厂),一个叫俞昌时的医生,在依约而...

浏览全文 阅读(24199)

艰难的抉择美国把战火已烧到了鸭绿江边,北朝鲜危在旦夕。唇亡必齿寒。美帝国主义无视中国政府的再三警告,对朝干涉步步升级,以其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同时还猖狂叫嚣,中国不敢与美国较量。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新政权刚刚建立,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一切都需...

浏览全文 阅读(24110)
野味读书 2023-11-09 08:48

孙犁我一生买书的经验是:一、进大书店,不如进小书铺。进小书铺,不如逛书摊。逛书摊,不如偶然遇上。二、青年店员不如老年店员;女店员不如男店员。我曾寒酸地买过书:节省几个铜板,买一本旧书,少吃一碗烩饼。也曾阔气地买过书:面对书架,只看书名,不看价目,...

浏览全文 阅读(24095)
纳凉 2023-11-09 08:48

武汉乃“三大火炉”之一,名不虚传。盛夏,不等太阳下山,各家各户早早地搬出竹床、躺椅在街头、路边、屋前占一块地方纳凉。大约七点至十点,只是多姿多彩纳凉的序曲。打牌的,聊天的,喝茶的,听收音机的,唱小曲的,讲故事哄小孩的,无序小演。晚上十一点之后,人...

浏览全文 阅读(24180)

汉代“纯文人”中,我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都是司马相如。他的文才,自不用说;他的性格,大有可爱之处。最有意思的是“当垆卖酒”这一出,迹近无赖,然而无赖得有风度。顺便说一句,当初他勾引卓文君,是看上了卓老太爷的家产,不过结尾圆满,历代不以为乱。司马相...

浏览全文 阅读(24116)

古代名气最大的三个直臣中,汉代的汲黯可爱,宋代的包拯可畏,明代的海瑞可叹。包公廉隅,令人凛凛,尚在人情之常;海瑞的性格,每有常情不能度者。当初海主事骂皇帝获罪,逮下锦表卫微,第一个上疏论救的,是户部司务何以尚。为这件事,何以尚挨了一百廷杖。也入诏...

浏览全文 阅读(24086)

赵苞是东汉末年的辽西太守。就职的第二年,派人把母亲和妻儿接到任上来。路过柳城(在今天的朝阳县),遇上鲜卑人入塞钞掠,赵苞的母亲和妻儿被劫。鲜卑人便把她们当作人质,来进攻郡城。赵苞率兵接战,鲜卑人把他的母亲推到阵前。——这时。赵苞该怎么办?在古代,...

浏览全文 阅读(24173)
热干面 2023-11-09 08:48

热干面这种最为普遍最为市民化的小吃却贴着一个大大的汉味“标签”。外地人谈起武汉小吃,莫不提到热干面,生活在外地的武汉人,热干面让他们多了一份对故乡的眷念。热干面特别普通,但普通得特别,特别在它的做法和佐料。它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上世纪30年代。汉...

浏览全文 阅读(24210)

李斯临刑前,对儿子发出著名的感叹:“现在,就是想再与你牵大黄狗,出上蔡东门捉兔子,又哪里还能做得到呢?”李斯本是上蔡小吏,某日见到溷厕和米仓中的老鼠生活不大相同,便有所触,发愿不为厕鼠,力争上游。前往荀子那里学“帝王术”。后人讨论李斯相秦,一方(...

浏览全文 阅读(2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