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
《地火》杂志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主办、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学季刊。《地火》杂志本着“石油人写(石油人写作的作品)、写石油人(社会作家写作的石油题材的作品)”的原则,以石油题材以及涉油题材的文学作品为主,兼顾其他。
文集访问量: 5148 次
音乐列表
罗霞随着工作的变动,我搬家到重庆已经两年有余。每每干家务时,看见窗台上的红木箱与白色家具那颜色对比,心里都是一种别样的感觉。说起红木箱,可有些年头了。父亲是1972年的西藏军区后勤兵,干木匠活。1978年转业回家休整的时候,他寻思着自己要么当农民...
李佩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河流。从涓涓细流到洪涛巨澜,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我生命最重要的时期,当然以改革开放为横截面。在此之前,是蒙昧无知的少年仓皇,此后40年,我释放的灵魂穿过改革开放这道闪闪发光的大门,天高海阔,自由驰骋,追赶时代赋予的崭...
王根相新时代,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历史上,是一道清晰的分水岭。地处“陇中苦甲天下”的农村老家已经悄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延续了几千年的牛耕马驮、人拉肩扛的农耕方式,被推土机、拖拉机等现代化的机器取代,以耕种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变成了种植苹果等经...
柳忠学人的一生,總有一些时光,美若清月,净若素雪,纯粹得让人落泪,融入生活的记忆,那些简单的画面,曾经的流年,如今依然美丽,令人难忘。今晨,骤降的温度送来了我最喜欢的霜花,无声无息地绽放在我的窗上,让我在欣喜之余想起了很多年前的这个时候。38年前...
夏桂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青年特别好学。我有幸赶上了那个时代,并把这种读书学习的经历,当作自己人生最大的收获和精神财富。我是黑龙江大庆人,我上小学时还在“文革”时期,可读的书少。一次我在邻居家发现一套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大...
毛丽馥吃过晚饭,亨他爸一脸心事地跟我说,单位安排他去秘鲁出差,因为要到北京准备一些资料及办理出国手续,可能近期就得走。这哪是出差,分明是出国。我问他秘鲁在什么地方?他说在南美洲。从亨房间拿出地球仪寻找,天啊!穿过地球秘鲁在我们的脚下啊。这也太远了...
刘玲我人生的记忆始自1979年春的一个午夜。在那之前,意识一片混沌;在那之后,似开天眼,晓了事。那是我当姐姐的开始。刚出生的弟弟躺在妈妈的怀里,我坐在红木大床的深处,望着这个陌生的至亲。那时的家只有十几平米,潮湿又阴暗,没有一个家庭有独立卫生间,...
郭举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为胡杨。胡杨,高大,树干弯曲,像一个弓着背的老人。其貌不扬,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能在十分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古生物遗骸转变成的化石原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些胡杨树根下,就有...
杨艳丽1968年农历11月,我出生在中原大地离南北两个县城舞钢和舞阳都不近的一个小村庄。初中毕业之前,我从没有远离过村子,走得最远的路,就是小心翼翼地跟在母亲身后到乡镇供销社买白糖,目的是为了吃上一毛钱能买10块甜掉牙的糖,去趟县城是我那时最大的...
郭雪走出校门,一路向西;他的目的地:柴达木。亘古苍凉,高寒缺氧。自此,冯广正瘦弱的身影就被定格在尕斯库勒湖边。他的青春与汗水、情与爱,都深深地烙印在了这片土地。——题记苦,不言苦,苦有何懼为什么叫尕斯库勒。最初,冯广正不明所以,他好奇怪,一个连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