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
《地火》杂志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主办、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学季刊。《地火》杂志本着“石油人写(石油人写作的作品)、写石油人(社会作家写作的石油题材的作品)”的原则,以石油题材以及涉油题材的文学作品为主,兼顾其他。
文集访问量: 5231 次
音乐列表
■周蓬桦贾苓赵钧海:温热的人性关怀——评赵钧海的散文近作■周蓬桦贾苓散文写到一定境界,就不再讲究所谓的写作手法多么新鲜写作技艺有多高超构思有多精妙。重要的是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写作过程中,你的写作是否与你的成长相关,是否能够体现诸如思想、价值观、意识...
■高潮洪明亮的眼睛——忆文彦兄■高潮洪那是怎样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着它,仿佛生命的所有能量和热度都氤氲在它的周围,氤氲在那一方空间,氤氲在与它对视的心灵里。如三月春风,如阳光普照,哪有一点生命湮灭的悲哀与痛惜?他还活着,或者说他的灵魂依然还在,就那...
■殷常青纪念与挽歌——献给文彦先生■殷常青一一个诗人去了远方,在今天零点的北京,没有星宿的眷顾,也没有明月的照耀,一个诗人义无反顾,独自上路了……仿佛远方有他的祖国,仿佛远方有他的亲人,在等待,一个诗人丢下他的人间,匆忙赶赴虚无的天堂……二窗外,...
■路远明大漠葫芦情■路远明不知为啥,来到塔里木的邱师傅竟在营区露营房的门前种起了葫芦。这是一个又倔又犟的老头,略有些弯弓的腰,花白的头发,脸上深刻着皱纹。邱师傅的老家在山东,年轻时随哥哥来到了东北,在黑龙江省建筑三公司当了一名瓦工。大庆油田开发时...
■毕忠义砍头柳■毕忠义由于管道局在长庆油田地面产能工程跨越两省一个自治区,我经常穿梭于陕北、甘肃和内蒙古。每次去往内蒙古乌审旗的路上,都会路过陕西靖边县红墩界尔德井村的千年古柳树群。那一株株,一排排,不同年代和各种形态的古柳树挺立在公路两旁,个个...
■杨乃平老舅的浪漫人生■杨乃平对老舅的形象记忆,还停留在他那活脱脱地劲吹喇叭的意象里。老舅气运丹田,腮帮鼓胀,脖筋凸暴,粗糙得榆树枝样的十指,娴熟交错地按动音孔……听吧,清越、高亢、粗犷的喇叭声,宛如憋了许久的山洪一样,倾泻排涌,强力地掀动着沉厚...
■尹建国开井■尹建国在油田工作久了,对长期坚守在采油井站上的一线职工来说,加班连点、连轴转早已习以为常。天黑之后,家人如果见不到人影,就会打电话询问,往往得到的答复就一句话:“开井,回不去。”开井,是油田术语,即新井投产、老井复产之意。如同农民开...
■王友花怀念我的母亲■王友花我的母亲叫段玉秀,是我从她的身份证上看来的。之前问母亲,不识字的母亲都说不清楚她叫什么,只知道自己姓“段”。我看了她的身份证才知道母亲拥有这么一个好听的名字。就算不是一个大家闺秀,起码也是一个家庭里众人疼爱的小家碧玉,...
■赵钧海摇晃中,同学老了■赵钧海正道敞篷卡车大厢内,我们颠颠簸簸晃悠,如一车土豆。青色大戈壁一望无际,偶尔有荒漠植被梭梭、柽柳、骆驼刺滑过,后来是沙丘、沙梁和冷寂的地平线交叠,轻浮的海市蜃楼在远方时隐时现。道路坑洼,尘土飞扬,前途渺茫。小虱说,都...
■孙柏昌洋柿子■孙柏昌我爱吃洋柿子。嗜柿如命。那是一个遥远夏日的午后,我父亲手里拿着一个洋柿子,刚刚摘下的,红里透粉,粉里藏绿。那是我家菜园里第一次栽种,也是第一个成熟的洋柿子。新鲜得史无前例。当父亲第一次把洋柿子的秧苗栽种在菜园里的时候,菜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