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努力张扬新的编辑理念,一直致力于独特的高品位的学术形象和批评形象的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栏目。主要栏目:我的批评观、文论大家、今日批评家、理论新视界、个人锋芒、现象解读、今日热读、读来读去、港台澳文苑、未来文坛、品牌论坛、本期特稿等。
文集访问量: 6993 次
音乐列表
前言说到格非,总是绕不开西方哲学、现代派和博尔赫斯等人的影响研究。他早期的作品颠覆了传统叙事所采用的完整故事,而从生活的残片中寻找真相。消解中心、涣散情节,以碎片文本来展示生活的原貌。本文从“工作”这个视角分析格非小说,对其创作风格的转向进行新的...
《我在霞村的时候》①(以下简称《霞村》)写于1940年底。小说与作者丁玲本人均历经曲折,两者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关系。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会发现该文本呈现出多重文本交混、悖反的交响曲样态;在表层文本中,“我”与贞贞的叙述声音展现出具有启蒙...
中西人文交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张江与德汉两位教授的对话——《开创中西人文交流和对话的新时代》①,却不乏新意,既有理论建构,也有现实关切,本身即是一场饶有意味的跨文化、跨学科对话,读来颇受启发。笔者赞同两位教授的观点:中西人文学术交流呈现巨大...
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一次文学沙龙上,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做过一次诚恳的检讨,他说他曾经大言不惭地宣布网络文学就是通俗文学,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却告诉他网络文学的要害不在文学而在网络①。网络文学的要害真的在于网络吗?抑或还是在于文学...
李遇春+邱婕一直以来,张恨水以新章回体小说的创作著称于中国现当代文坛。但张恨水的笔墨涉及其实颇为广泛,除却小说,还有大量的旧体诗词存世。张恨水早在少年求学时期,便开始写作旧体诗词。1965年张恨水于病体孱弱之时,还写下了悼念亡妻的绝笔《浣沙溪(三...
评论家李建军近年文笔纵横驰骋,日见精彩。其文章高产迭出,涉猎广博:着力最多者,是以系列文章潜心“重估俄苏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域外资源进行清理与反思;同时又一以贯之地以其愤怒与温情兼具的文字,践行当代作家作品批评;偶尔还腾出手来,对《史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研究突发高产出猛增长势头,经典作家研究热度不减,尤其对那些世界顶级的研究对象各个层面的研究,几乎是全方位无空白覆盖,研究的视角辐射到了研究对象的各个角落和细部。所以,时至今日,对史上经典作家的研究,要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1954年春天,时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的李希凡和北师大附属工农速成中学教师的蓝翎,不满意俞平伯《红楼梦简论》中的观点,决定合写一篇文章提出反驳。他们曾是山东大学的同学,前一年刚刚毕业分配到北京。这本是很正常的学术讨论,连他们自己都不会想到,几个月...
王勇英擅写乡土题材的儿童小说。她本人的乡土童年记忆及生活经验,为这一“文字间都带有乡野味”①的书写提供了独特、丰沛且生动的素材和感觉的资源。这些记忆、经验一面在作家的情感和文字里被日益摩挲得润泽而闪亮,另一面也将它的触须悄然伸入今天的童年生活世界...
本刊编辑部时间:2017年01月13日下午地点: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办公楼204主办:广西作家协会、《南方文坛》杂志、新蕾出版社焦娅楠(新蕾出版社原创文学中心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作家、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在这辞旧迎新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