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努力张扬新的编辑理念,一直致力于独特的高品位的学术形象和批评形象的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栏目。主要栏目:我的批评观、文论大家、今日批评家、理论新视界、个人锋芒、现象解读、今日热读、读来读去、港台澳文苑、未来文坛、品牌论坛、本期特稿等。
文集访问量: 6688 次
音乐列表
数字时代,现代传播技术变得多样化,如何运用数字传播技术保护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成为新时代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和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流变的资源,面临现代文明的冲击而濒临消亡困境,拯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球普遍关注和重视的议题。数字...
李志艳孔盼君文学是一种交互性而非单向性的活动,所以文学研究不仅要关注创作,还要关注文学接受。然而,文学接受在文学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视程度目前还有所欠缺,具体体现在文学接受相关的理论的薄弱和实证的缺席。在理论方面,较少有学者对如何构建文学地理学中的接...
引言在当代中国的学术研究中,“文本”(法语texte)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普遍使用意义的概念和范畴。“文本”概念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80年代以来进入中国。“文本”概念的中国之旅,“一方面刺激了中国的学术话语,推动了国内对新理论的接受;另一...
时间:2022年7月20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培文书院主持人:高秀芹与谈人:洪子诚、孟繁华、姜涛、吴丹鸿、张桃洲、冷霜、张洁宇、孙民乐发现·另一个谢冕高秀芹(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这是一个“秘密”的会议,我们没有让谢冕...
一个人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最先感受到的是丝丝缕缕的新奇——没错,穿行在陌生城市的街道,感受它的植物、建筑,它的口音、食物,它的风情、民俗,那种由生疏造就的错位感会逐渐弥漫成一种美学判断,进而这判断又衍生出强烈的对比:这座城的树比那座城的树木品种更...
2017年8月5日,清晨,北方冰城哈尔滨。雨后的天空一碧如洗。哈尔滨师范大学梦溪宾馆会议厅,来自四面八方的七八十位嘉宾济济一堂,“百年汉语新诗批评与罗振亚诗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即将开始。这时,伴着一阵急切而又轻悄的脚步声,他的身影突然在会场门口,我...
揭示早期新诗人的异国文化行旅与新诗写作的关系,当属“新诗发生学”的研究范畴。近年来,围绕新诗发生学的研究已具规模,形成“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共生的学术态势。多数研究者注意到新诗人普遍具有的海外经验,将其视为作家创作的背景资料,但较少从新诗诞生...
勒克萊齐奥是一个“世界”作家。从个人经历来看,勒克莱齐奥的祖辈很早就从法国迁往毛里求斯定居,他本人则出生在法国尼斯,八岁时踏上了去往非洲的旅途,并在这次旅行中开始了最初的写作。后来他辗转英国、法国、美国新墨西哥州、泰国、墨西哥、韩国等地,学习印第...
将近20年前,我在《胡适全集》出版座谈会上提及,晚清及“五四”两代学人中,起码有20位值得出全集;只有圆满完成此项工作,我们讨论20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学术,才有牢固的根基①。大约10年后,具体说来就是2014年6月10日,我在“纪念章太炎先生...
我在上一篇①里说到,要从“四维”视阈来看新文学、现当代文学史的重构,即将旧体文学、俗文学、翻译文学纳入传统的(相对狭义的)新文学史中,拓展现当代文学的历史空间,构建一个与传统中国文学史贯通相契的结构体系。限于篇幅和写作时间、精力心情等,有关翻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