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6706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断翼孤蝉
  • 爱农
  • 孟冰
  • 落红飘雪
  • 胡谈
  • 牧雪吹箫

贺仲明按照韦勒克和沃伦《文学理论》一书的观点,文-学研究生态由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部分构成,它们既共同与文学创作、文学阅读、文学出版等构成整体的文学生态,对上述因素产生必要的影响和支援,又在内部承担各自的任务。其中,文学批评直接切入文学现...

浏览全文 阅读(23784)
从方框框到省略号 2023-11-09 08:48

严英秀近日得知《废都》解禁再版,我着实有些诧异,也很是疑惑。这样一本书,为什么在查禁十七年一后竟又再版?是因为经过十七年时间的检验,确实证明当年查禁它是错误的?还是如贾平凹当年说过的,《废都》是一部五十年后才能读懂的书(五十年还不到,现在再版是否...

浏览全文 阅读(23783)

孙桂荣当年横空出世、而后戛然而止、随后争议不断的贾平凹《废都》近日已由作家出版社成功推出。新版图书还未上市已有人迫不及待地将其列为2009年度文坛大事。贾平凹更是深有感触地说,“一本书的命运也是一个社会前进的轨迹。现在能再版,首先说明了社会的进步...

浏览全文 阅读(23805)
认识梁鸿 2023-11-09 08:48

程光炜几年前,在北京一次朋友聚会上,我认识了梁鸿。知道她跟随北京师范大学著名鲁迅研究专家王富仁先生读的博士,毕业后分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任教。有两三年的时间,梁鸿一直想到人民大学跟我做博士后,但因学校设置的苛刻条件受阻。今年,她终于跨过这道门...

浏览全文 阅读(23859)
理性与“灵光” 2023-11-09 08:48

张清华文学批评的传统链条,在“70后”一代这里似乎是打了一个结,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变局,甚至某种间歇和停顿。这样说当然有非常武断和简单化的嫌疑,我的意思是说,首先,“70后”出生的批评家总体上显得“少”了,这与时代和文学界的大气候有关——因为与别的...

浏览全文 阅读(23885)

梁鸿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的写作倾向、文学观念正在发生微妙但却重要的变化。当代政治发展史、民族生活史又一次成为主要的创作内容,先锋文学以来虚无、颓废、后现代的“新历史主义观”被扬弃,历史以完整的、建构式的、可认知的方式重新回到文学之中。除了老牌作家...

浏览全文 阅读(23850)

董丽敏19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崛起,有关“上海”的表述也因其丰富庞杂而颇为引人注目。在“上海”复杂的形象上,凝聚着众多有待进一步清理的信息:全球化、国际大都市、“中产阶级”、日常生活、新的意识形态……这些显然已经构成了中国今天...

浏览全文 阅读(23802)

田晓菲宋子江张晓红建构现代汉诗史的多重叙事长期以来,现代汉诗的历史被置于一个二元论的框框。故事简单得很:新文化运动已经彻底清除了传统文化,而新诗(白话诗)则将旧体诗完全摧毁。这是一种简单粗暴、黑白分明然而却又非常有效的叙事(黑白分明的叙事一般来说...

浏览全文 阅读(23816)
走向多维的批评空间 2023-11-09 08:48

洪治纲早在1980年代,雅克·德里达就在《明信片》一书中发出这样的预言:“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影响倒在其次),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将不复存在。哲学、精神分析学都在劫难逃,甚至连情书也不能幸免……。”至此之后...

浏览全文 阅读(23747)

梁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阅读文学、文学研究充满了厌倦和怀疑,我无法控制自己的厌倦,一切都找不到精神的支撑点,找不到意义所在。作为一个虔诚的文学青年,我对文学、写作的热爱从来没有改变过,但长久以来,它又几乎成为我厌倦的源泉。2...

浏览全文 阅读(23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