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努力张扬新的编辑理念,一直致力于独特的高品位的学术形象和批评形象的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栏目。主要栏目:我的批评观、文论大家、今日批评家、理论新视界、个人锋芒、现象解读、今日热读、读来读去、港台澳文苑、未来文坛、品牌论坛、本期特稿等。
文集访问量: 6940 次
音乐列表
近年来,关于新世纪诗歌的评价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它似乎恰如狄更斯所说既处于“最好的时代”也处于“最坏的时代”:有的人认为当今的诗歌处于最好的时期,是新诗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阶段,也有人认为当今的诗歌失去读者、自说自话、一塌糊涂,甚至已无存在的必要。...
1936年6—9月,丁玲正努力从南京国民党特务的软禁中逃出,两度到上海,但与萧军、萧红在上海未曾相遇过。1936年7月,萧红因与萧军感情上出现裂痕,离开上海去日本疗伤。丁玲1936年11月到达当时的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是第一个从国民党统治区来的著...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不仅是由群星闪烁的作家作品组成,同时还包括了文学观念和思想的回旋推进、文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显在的明文规定的体制和潜在的“不成文的规矩”、文学报刊书籍的编辑出版发行等方面,此外,接连不断的文化大运动,也直接或间接地干预、冲击、...
关于中国文学文化中身体的二次研究(secondarystudies)②中,有一种主张使人倍感振奋:身体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现象:人们在偶然情况下随意地把当代现实定义为“现代”,之后,身体才开始出现。该观点把中国文学文化中的身体与现代性相结合,同时,也...
主持人季进:“海外汉学与学术共同体的建构”是我个人近年来着力颇多的议题,在拙著《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的绪论中,我们曾以“地缘与学缘”,“观点与方法”,“外部与内部”三组概念,陈述对这一问题初步的思考。之所以借用安德森(BenedictA...
每一部文学史其实都是一部命名史,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命名定位作家作品的历史位置而建构起来的,诗歌史亦然。在过去的纸媒体时代,各种命名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能抵达大众,但尽管如此,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诗歌界也曾掀起过“命名热”,“后朦胧诗”“第三代诗”...
傅谨教授《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所写起于1900年的戏剧活动,迄于2000年演出的话剧《切·格瓦拉》,论述对象不仅包括话剧,还涵盖京剧、昆曲、秦腔、豫剧、川剧、粤剧、沪剧、越剧等传统戏剧;论述内容...
文学分期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时间阶段划分,而是包含复杂的文学史叙述逻辑,特别是对文学发展与演变过程所作的界定,正因为如此,对文学分期的命名与质疑往往能够引发学界的普遍关注。比方说,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发表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①和陈思和《新文...
吴子林李晓波2017年度文艺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学基本理论、古代文论、西方文论、美学研究以及新媒介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整体上呈现出反思、重建和创新的精神脉络,显示出力争有所新创、永葆理论生机与活力的雄心。兹择其要述评如下。马克...
纪要时间:2018年4月28日地点: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诗歌网、《南方文坛》、湖南省诗歌学会承办: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湖南文学研究中心主持人:卓今(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与会者:贺培育、李少君、张燕玲、梁尔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