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
《书屋》中国大陆著名人文知识分子杂志,名流雅士咸集,诸家荟萃,色彩纷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究科学性,科学类的文章讲究艺术性,艺术类的文章讲究思想性。
文集访问量: 10692 次
音乐列表
刘剑梅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作家,在他们的文学版图里,大多有一块跟他们成长记忆紧密相连的空间,所有的想象和所有的故事都从他们熟悉的故乡、村庄、小镇、城市、邻里街坊、河流山林、都市文化展开,从那里构筑一个小说中的现实世界,再走向更大更广...
闻中一也许,我得坦率承认,自己暗地里一直被人类文明当中某种气拔云天的高峰智慧所震撼、所诱惑,我就是这样被引诱着涉入了书籍的海洋。在那样的智慧里边,我相信必有某种惊心动魄的生命经验,曾发生在所有话语的背后,而只可惜呈现给我们的话语——也就是我们所谓...
张隆溪,194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大学硕士,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北大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现任瑞典中文、历史及考古三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主要研究范围是中西文学及跨文化研究,所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走出文化的封闭...
吴强民国时期晋中(旧称榆次)地区的太谷县受到不少来访学者的青睐,或考察,或旅行,或交游,或讲学,而最为知名者无疑当属1934年7月初应孔祥熙之邀前来参观的陈衡哲和蒋梦麟,两人且在回到北平后,于《独立评论》1934年7月22日、29日先后发表《从北...
于强近年来提及罗家伦的著述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1917年北京大学入学招生考试,考生罗家伦虽然数学零分,但因作文满分,被校长蔡元培和阅卷教师胡适破格录取。这则故事常被用来说明民国教育的某种精神气质:高校有相对自由的人才选拔权,能够因材选用,不...
金传胜张清水(1902—1944),原名景优,广东翁源人。1924年考入国立广东大学(后为中山大学)预科就读。在广州读书期间,他开始阅读进步书籍,广交友朋,并对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产生浓厚兴趣。1927年,顾颉刚、钟敬文、容肇祖、董作宾等人发起组织我...
王学斌犹记2014年夏日的一个晌午,时在贵州出差的笔者打开电邮,收到来自《大众日报》社马清伟兄的一份邮件。马兄信中告知,报社正策划“民国治学与教育”的选题,想约请一人为此专栏执笔供文,对民国时期学人之治学精神及教育体制之嬗变更迭作一绍介。恰其刚读...
“收拾起山河大地一担装,去后方。历尽了,渺渺途程,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大江。……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走他乡……”上世纪前五十年,教会大学在中国蹈过三次战火:一次是北伐战争;一次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次是以国民党败北...
王建军一1912年,民国政府宣布以公元为标准纪年,定当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元旦,为新年之始。然因着数千年的民俗传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民间社会还是一直视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之始。于是,民国政府只好采用公历与农历并行的“二元历法”,一方面定公元一...
有缘得见法国学者师觉月1944年出版的《中印文化关系千年史》,此书为非卖品。开首一段就颇让人动容:“古代人生活的世界通常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大,自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后,东方与西方的分野便逐渐淡化。海上、陆上交通也开始日益兴盛、固定,商业和贸易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