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
《书屋》中国大陆著名人文知识分子杂志,名流雅士咸集,诸家荟萃,色彩纷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究科学性,科学类的文章讲究艺术性,艺术类的文章讲究思想性。
文集访问量: 10073 次
音乐列表
柳和城浙江素为人杰地灵、文化荟萃之邦。历代藏书之富、藏书家之众多,举世公认。清代以来,更是书家辈出,群星璀灿,从鲍廷博“知不足斋”、吴骞“拜经楼”,到蒋光煦“别下斋”、陆心源“皕宋楼”、刘承干“嘉业堂”等等,为中华文化的积累和传播作出过不可磨灭的...
胡宗健1)如果有人给你一笔钱,要你放弃你身边的情人,你一定会勃然大怒,并视为这是对你莫大的侮辱。可是,如果这不是一笔小钱,而是一百万,确切说,是一百万美金,你又当如何?有一部名之为《不道德的交易》的美国影片,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刚刚结婚的年...
赵无眠一九五四年四月,中国代表团赴瑞士出席日内瓦会议。为了体现新中国首次露脸于国际舞台的光鲜形像,代表团成员每人都定做了一套黑色中山装。穿着走在大街上,只见路旁的行人纷纷恭敬地立定,向他们脱帽鞠躬。原来当地居民以衣貌取人,误认为中国来了一队传教士...
陈四益/文黄永厚/画单间病房里,花篮、水果摆满了桌子。但病人似乎已经懒得睁开眼看一看,也懒得动口尝一尝了。照老说法,他的病已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了;按现代医学的诊断,他是癌症晚期,病灶早已全身转移。看他病房...
蔡皋文如其人,人们常这么说。其实,事也如其人。是人皆有感有思,所感所思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转换形式,无论各自以何种形式。文人发之为文,画家发之为画,编辑者发之为书,呈现形态不一样而已。近年来做图画书的编辑,所以注意起编辑行为来,这全因感觉到图画...
古木一五四运动从西方借来旗帜,拉开中国新诗帷幕,从此逼得旧体诗词几无藏身之地,业绩不可谓不大也。只是,旧时新诗旗手不少为出身中式深宅大院、从东洋西洋转过一圈回来者,传统八股习气未尽,新学浪漫精神不全,好作无病呻吟,以华丽词藻饰空洞喊叫;虽有时面对...
徐文元一种耳熟能详的论调是,发轫于本世纪初的中国新诗,即自由诗,并非从汉文化自身的土壤中自然自发地长出。这已差不多成了一个公认的“常识”。但我不能同意历来的“新诗移植说”或“新诗引进说”,而主张它是嫁接成活的。因为从唐代近体诗的整饬,到宋代曲子词...
靳树鹏/选注说明台湾人文学界重镇、一代书法宗师台静农先生逝世后,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及台先生门人,先整理编辑了《台静农先生辑存遗稿》出版,又整理编辑台先生珍藏书札,拟编为两册,因以陈独秀的书信最多,共一百余封,足以单独成书,就加入陈...
张业松一起头促使我动手写作这篇文章的,是余世存先生发表在《书屋》杂志二○○○年第一期上的关于舒芜的议论。本来关于历史和现实中的舒芜先生的是非功过,也是我近年来一直关心的话题,但这次却没有能够及时捕捉相关信息,而是看了《书屋》第五期朱珩青先生的质疑...
一件事情做久了,难免不产生厌烦情绪。杂志编久了,有时竟厌烦看文章,看那些充满了大话、假话、空话、神话和套话的文章。在这些膨胀着的大话、假话、空话、神话、套话的泡沫中,你挣扎着,扑腾着,有时还真喘不过气来,好像真有那么一种就要快被憋死的感觉。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