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576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混沌虚空
  • 林沐风
  • 谷一
  • pchenf
  • 笑尘埃
  • 姑娘为谁红了眼

何晓苇刘醒龙《蟠虺》与阎真《活着之上》的比较研究何晓苇一、高低有别的价值选择阎真的《活着之上》与刘醒龙的《蟠虺》同是反映当代知识精英在学术圈里面临日益严重的腐败的纠结与困扰,十分明显在主题题材上存在某种趋同,但是由于作者对现实社会切身感受与哲理认...

浏览全文 阅读(29226)

徐玉松论范小青长篇近作的荒诞现实主义倾向徐玉松范小青自一九八〇年发表短篇小说《夜归》以来,其创作生涯已历三十多年,从刚出道的“匠徒期”到1985年前后转入苏州区域文化写作,再到以《百日阳光》、《城市表情》、《女同志》为标志的“中年变法”阶段,范小...

浏览全文 阅读(29205)

景俊美论关仁山长篇小说《日头》景俊美关仁山对中国农民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中国农民命运三部曲”《天高地厚》、《麦河》、《日头》是其书写农民问题的代表作,较为集中地表现了农民的现实处境与命运起伏。作者在关注社会现实、把握时代脉搏的艺术呈现中,寄寓了...

浏览全文 阅读(29223)

葛红兵雷勇以“尊德性”为基础的“内圣”架构——《家父》中“父亲”形象的伦理意蕴葛红兵雷勇周建秋先生长篇小说《家父》采用家族叙事模式、纪传体书写方法描摹了一个丰满而有意味的“父亲”形象。小说在塑造“父亲”形象时,非常鲜明地给父亲的形象进行了伦理定位...

浏览全文 阅读(29132)

曲春景“父亲”身上的文化和他的困惑——读周建秋的《家父》曲春景面对今天经济高开道德低走的社会现实,众多思想家意识到,传统文化将成为解决价值危机的思想资源。但对于经历过百年西学,特别是经历过“文革”对传统价值的清除荡涤以及市场经济对个人至上的大面积...

浏览全文 阅读(29065)

鲁枢元秋之父——读周建秋《家父》鲁枢元写文章,标题常常是个难题。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突然冒出来的。先是想到欧阳修的《秋声赋》:“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此前曾有李白的《秋赋》:“荷花落兮江色秋,风袅袅兮夜悠悠”。再往上数,有汉武大帝...

浏览全文 阅读(29010)

王鸿生和父辈的历史相遇——读《家父》随想王鸿生初识建秋,是在1970年代的豫西。那时,我们互不叫“同志”,也不称“先生”,都是没有什么名分的青工,习惯了直呼其名。只是我的厂大点,他的厂小点,我是外来者,他是本地人,我虚长几岁,他晚生几年,本无什么...

浏览全文 阅读(28947)

郑润良时代核心命题的探询与洞穿——宁肯《三个三重奏》阅读札记郑润良一作品与读者的相遇也是一种机缘。当我在《中篇小说选刊》2014年第6期上读到宁肯的《汤因比奏鸣曲》时,眼睛为之一亮。在当期的点评中我曾经这样评述这部作品,“宁肯的《汤因比奏鸣曲》如...

浏览全文 阅读(28863)

兴安幻象与空洞——宁肯长篇小说《三个三重奏》阅读笔记兴安宁肯是我一直关注和尊重的作家和兄长,早在2006年我就写过他的长篇小说《环形女人》(后改为《环形山》)的评论《“穿透”与“征兆”》。在我看来,宁肯是个心态平和而又出手不凡的作家,当不少人为虚...

浏览全文 阅读(28851)

陈晓明寂静的共享——论《三个三重奏》及其它陈晓明宁肯的作品对当代小说构成了很大冲击,但是和莫言和贾平凹他们冲击的位置不一样,和余华他们冲击的也不一样。宁肯是横路杀出来的,他写出的东西有鲜明的自己的印记,是当代小说的刺客。刺客都有刀法,每一个刺客刺...

浏览全文 阅读(28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