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小作家
《莫愁·小作家》服务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青少年,兼顾高中学生。 杂志坚持以文学给予青少年德育、智育、美育,提升青少年的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 这种能力提升是一种全面的、可持续的过程,能够有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乃至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涯。
文集访问量: 8463 次
音乐列表
黄建国的小小说《谁先看见村庄》,全文寥寥千余字,与传统小小说相比,缺乏明确的故事情节,也缺乏传统小小说所推崇的反转和翻三番之类的技巧,甚至缺乏鲜明的主人公形象。但作者通过漫不经心的乃至有些“微不足道”的人物对话,来暗示人物性格和心理冲突,生动丰满...
夜,11点5分。大地入静,万物朦胧。我独自在这朦胧的夜色里,醉汉般游走。恍惚兮四顾寂寥,飘飘乎不知何往。白天的热闹已然消尽,路上很少有车,行人更是难得一见,晃悠于朦胧中的我便显得很突兀。我不能停下脚步,因为我承受不了静止的痛苦。我只有在不断的晃悠...
听母亲说,她嫁给父亲那天下着大雪,大片大片的雪花,白茫茫的,遮天蔽日,几米外看不见人。父亲赶着雪地里的马爬犁,带着一袋小米,从几十里外的大山来接母亲。没有聘礼,那一袋小米,解了母亲一家当时的饥寒交迫,救了弟妹的命。那年,母亲18岁。母亲嫁给父亲那...
郑板桥在《瑞鹤仙》中云:“清风来扫,扫落叶尽归炉灶。好闭门煨芋挑灯,灯尽芋香天晓。”挑灯煨芋,芋香伴寒夜,二三知己,围炉夜话,静雅如高古宋画。冷凝冬日,风雪之夜,山芋粥解决了饥渴,给人安慰。雪夜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琥珀,乡村就是蜷缩在琥珀心中的小虫子...
又近冬季,我望着宽大的落地窗,忽然想起故乡的冰窗花了。冬日的傍晚,天灰扑扑的。风像带着一把利刃,直往骨头缝里扎。不久,天上飘起了雪花,雪花随着风落在窗台上,透过木格子的玻璃窗,能看到雪铺到地上,薄薄的一层。不一会儿,雪就停了。窗台上不多的雪花,不...
它叫野香蕉野香蕉这个名字应该是后来才有的,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我不敢说,起码在江苏的盱眙应该是。因为盱眙不产香蕉,香蕉是热带或亚热带水果,而盱眙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界处,气候条件不允许香蕉生长。我见有人在院子里种过一棵香蕉树,夏天叶子长了好大,也...
今冬大雪时节,忽然想寻一只瓦缸,那种最粗鄙的陶土烧制出来的,不需釉彩,不需图绘,最本色的瓦缸。脸盆般大,到小腿肚高,就够了。起因是我在菜场上看到了满目的香肠腊串,红彤彤、油光光,饱满结实,一挂一挂如张灯结彩,用喜庆的形式炫耀着一种满足。吸引我的不...
徐鲁那时候,总是黄昏把我们从野外赶回小村,好像把一群冬天的小鸟,从野外赶回黑洞洞的小树林。妈妈用一个很吓人的故事,把我们捂进被窝,我们就在被窝里竖起耳朵,静静地听着外面的声音……谁家的小狗在叫唤?通往村外的小路上谁在行走?老槐树枝在响……谁在弹琴...
关于诗的记忆有一首朗诵诗,我在四十多年前的少年时代,多次和同学们一起朗诵,至今还能背诵出全篇。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曾问过老师,老师也不知道。你把东风带给树枝/让小鸟快活地飞上蓝天;你把青草带给原野/让千万朵鲜花张开笑脸...
下班前,部主任通知她,明天不用来上班了。她惊愕。料想过这样的时刻,但她更设想过比这要好得多的明天。站在宽敞明亮、纸香墨香咖啡香四溢的采编办公室,她觉得四处是风,周身发冷。她问:是一个都不留吗?主任沉默,半天才说:总编办定的,名额有限,否则有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