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290 次
音乐列表
付晓岚大IP、网剧、弹幕具有天然的互联网属性,是互联网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产物,并且大IP和弹幕把网剧推向了发展的新高度。本文在中国网剧市场及政策变化的背景下,分析大IP、弹幕如何助力网络剧。综观2015年,中国网剧市场巨制频出,如《盗墓笔记》《花千...
吴维忆弹幕视频近年来风行于网络,并逐渐为主流文化接受和利用,成为了影视剧宣传与营销的有效手段。弹幕的特殊形式特点鲜明地表征了观众在积极介入同时的游戏和疏离心态,及穿越次元墙所构建的2.5次元想象空间。在形式之外,弹幕的独特功能性则突出地表现在观众...
金元浦作为一个老同志,我总爱像年轻人一样去关注当下文创中最前沿的,新创的理念、技术、案例和变化的态势。这一方面是我研究飞速变化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需要,我喜欢站在最前沿;另一方面这也和我个人的学术兴趣和学术风格有关。弹幕我其实早关注了,它来自于日本,...
林云柯从2015年的几场当代艺术展览来看,当代艺术越来越向一个封闭的空间内部萎缩,这使得对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的策展本身就成为了一种“行为艺术”。当代艺术家们强烈地希望表达作品的“意义”,因为技艺方面以及作品“日常性”方面的内容往往不值一提。本文以...
王志亮本文以《一轮红日》和《心殿》两件具有代表性的行为艺术作品为例,指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今,行为艺术一直处于当代艺术的边缘地带。从未成为主流。而用行为艺术来获得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关注,转而再从事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这既是中国早期行为艺术家的一般思...
徐杰行为艺术这一概念本是西方当代艺术发展中产生的,是对于架上绘画,以及由雕塑而到装置等艺术形式的再一次革命。行为艺术这个概念的界定也是很含混的,有另称为“表演艺术”、“偶发艺术”、“行动艺术”等等;总而言之,是以人的肢体呈现为主要手段的、非叙事性...
邵亦杨本文是作者2012年在德国纽伦堡世界美术史大会发表的英文专著节选,也是中文版首发。作者在一个全球视域下的“社会风景”中,从两位艺术家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入手思考一个个问题:艺术创造如何化腐朽为神奇?这种神奇究竟在于重现恬静超然的美学传统,还是...
主持人:今天我们就“拯救乱象杂生:中国当代艺术的恶俗与原罪”为主题,进行一个谈话式的主题讨论或评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来对中国当代艺术乱象杂生的现象进行评述。一直以来,“我们已经跟世界接轨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群体中理所当然思维定式,我们不难看...
二十一世纪前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地球村的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几乎找不到北。烂熟的农耕文明,夹生的工业文明,如今又猛然邂逅互联网文明,复合成新锐和陈腐、昌盛和颓废互为缠绕的现实。我国原有的绘画艺术与教育在30年前的85美术思潮后,出现了日趋严重...
聂皓雪+张帆影由中国美术学院与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联合举办、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资助、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承办的“中国和美国的现代艺术——交互视野下的历史的探索”系列教学合作和学术交流项目的第三阶段“艺术:生活或观念——交互视野下的中国和美国的现代...